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发表于 2022-4-14 16:54:22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在我国现代话剧史上,有着“独幕剧圣手”、“喜剧大师”、“东方的莫里哀”之美誉的前国家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1893年出生于泰兴县黄桥镇一个富绅之家。他的第一个妻子是由双方父母指腹为媒的娃娃亲,女方韩丽英的祖上曾在贵州做过知县。这个大家闺秀在传说中因貌丑、不识字而被丁西林嫌弃,几十年来,对这件事众说纷纭,曾有多个版本在民间流传。
其一是,丁西林当年是因受母所骗,谎称病重将他从国外哄回来完婚的。因他不满这种父母包办的婚姻,新婚之夜越窗而出;其二是,丁西林虽出于对封建礼教的憎恨,但仍对这个妻子尽了丈夫之职。现在,一封46年前的家书(附图1、2)为我们解开了这个久悬未决的谜。
信中被称作“静妹”的人,是丁西林(原名丁燮林)同父异母的妹妹燮静、父亲晚年在他兄弟三人之外所添的千金之女。现从其家中尚存的1929年的另一封家书来看,丁西林对这个小妹妹也是疼爱有加,信中曾不无歉意地说:“下次一定要带她到上海去过上一两个月”。从其时间上来推算,应为他于1919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27年在上海物理研究所兼任所长之际,回乡探亲后所寄回来的一封信。而就从眼下的这封信来看,仍然是“希望你能来北京住些时”,浓浓的兄妹情溢于纸笺间。
这封信写于1964年8月12日。起因是在1963年秋,丁西林随全国人大代表组去苏南视察时曾途经黄桥,抽暇拜访了他的大姨兄、幼时的启蒙塾师何卓甫家;看望了自已的出生处。前妻韩丽英事后听说,曾请人用小车子推着,赶来探望未遇。事后经多方打听,才找到了从马甸女儿处赶回来的丁燮静,可能因在她面前诉了一大堆苦,年龄不太大的丁燮静这才在寄上几斤花生米的同时,顺又提起这事,询问她这个大哥当事人。
从来信的内容来看,对坊间的第一个传说不知是未询问,还是丁未作解答。但据何卓甫之女何莹如女士生前讲,因她仅比丁小14岁,丁西林从英国回来结婚,是其母亲慌称有病写的信。这一点与民间传说相吻合,应为事实。关于第二点,因她当年曾随父亲一同前去赴宴,从婚庆现场丁西林与族中兄弟丁廷标用英语会话的情景来看,气氛还是很热烈的,“越窗而出”应为事后人们添油加醋的说法。在她的印象中,其实际情况是在新娘子在三天回门后,丁西林已离家,韩丽英经婆婆追问才哭着说出来的。故而他在这封答静妹信中“未发生夫妇关系”一说,应为属实。至于貌丑、无文化也是人们的意会之词,后来才作为新闻,从邻居慢慢传到坊间去的。
在信中,他又讲,“你的来信提到韩丽英,你当然知道她和我的关系。她是由她的娘家乘我在国外读书的时候,硬把她送到我家当我父母的儿媳妇的。并在多年前我就和她离了婚,这就连法律上仅有虚名(此四字下加了圈号,以期引起对方重视)的夫妇关系也取消了。因此,我对她没有任务义务,如果她的生活发生困难,在我国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她所属的人民公社组织上会替她作按排的,用不得她向无关系的私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从这一段话来看,当年,丁西林与韩丽英的分手是正式履行了手续的。故而又在信的末尾,特地强调:“今后如果有人向你提及此事,你可以把事实的经过和目前的道理告诉他们”。
斯人已去空惆怅,此事已待成追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相比起民国时期的诸多社会名人,将朱安视为“母亲送给他的一份礼物”的鲁迅;奉父母之命,娶了小脚女人江冬英的胡适等来讲,在与封建婚姻决裂的程度上,丁西林似乎更为坚决,追求民主和自由的脚步迈得更为扎实。
来源:《黄桥历史文化研究》第八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