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黄钟》第二期:碧螺春的幽香(作者:陆进富)  

7614人阅读  3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22-4-14 09:43:59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原主席艾煊先生是2001年8月10日清晨作古的。噩耗传来,我便与妻子、儿子一起,每人泡了一杯碧螺春茶,品尝它的幽香。同时,又拜读了那本封皮有点发黄的优秀散文集《碧螺春讯》。艾煊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有《大江风雷》、《山雨欲来》等,散文集有《朝鲜五十天》、《雨花棋》等,还有电影剧本《风雨下钟山》。然而,对我们一家人影响最大的要数散文集《碧螺春讯》中的同名散文。这篇美文,我读的教材中有,儿子学的书本中也有。儿子所在大学采用的郁炳隆先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不仅选收了《碧螺春讯》,而且对此作了详细分析。先生笔下的茶状元、炒碧螺春的“活标准”阿元叔、心灵手巧的采茶女兰娣及能烧“六眼灶”的村姑桔英等形象不时在我们眼前闪现。碧螺春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卷曲像狮毛,绒衣像雏鸡,香气弥漫山村、环绕湖湾。碧螺春的幽香与劳动者的智慧交融,呈现出心物一体的绝妙意境。对《碧螺春讯》,我们读了又读,短文也就变成了长篇;对碧螺春茶,我们品了又品,香味似乎没有尽头……几年来,我们一家人自觉不自觉地喜欢上碧螺春,就以这样的特殊方式思念着艾老。
ebfe3cd64c79dd19574510ccc5400522.jpeg
  和艾老相识时,我刚刚20岁。当时,江苏人民出版社要组织一个《特级英雄杨根思》创作组。为物色人员,县委宣传部就在全县搞征文,约有120名作者应征。出版社的同志和宣传部的同志一起初选出了几位候选人,请艾老定夺。艾老拿着我写的两万多字的应征小说《小钢炮》,问了我几个问题。其中一条是:“你见过几个走资派?”对此,我既感到突然,又觉得很怪,愣了愣,然后回答说:“走资派在我笔下是一种模糊集合的圆型人物。”他接着问:“性格特征?”我说:“多重丰富,也可说是复杂……”谈了一会,他微笑着拍拍我的肩膀:“小鬼,明天帮我拎包吧。”我脑子一转,油然感到这话有特别意义,代表着面试通过。不通过,怎么有机会去帮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拎包?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小青年,我当时高兴极了,情不自禁地抱住艾老,差一点把人家摔倒。以后的一年多时间,我跟随艾老等三个同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一起采访杨根思的生前战友,并向《刘胡兰》等创作组取经。《特级英雄杨根思》出版了,我在创作组的几百个日日夜夜,和艾煊同志朝夕相处,向他学到了不少东西。
f03c9f13be3d7609c1bffedc27b10db7.jpeg
  艾老作为省作协主席,从创作成果上来说,可谓著作等身,影响较大;从职位上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人物。然而,他待人处世却非常随和。那时我们坐火车,里边特别拥挤。开始几次,我们几个人都被迫站着。以后,我仗着年轻气盛,上车时常常先从窗口钻进去替艾老占位置。艾老坐了一会,却总要站起来,让我们轮流享受,你怎么劝也不行。
  采访期间,走路爬楼登山、乘船渡江过海是常事。每次出发初期,我的爆劲不小,动作敏捷,可是耐力不够,个把小时后,就没精打采,倒是艾老耐劲大,反过来帮助我一起提旅行包,面试时那句不寻常的批语就这样倒置了过来。
  在开封某军军部,我们住在法国两兄弟设计的一座欧式建筑里。一天早晨,我在起床时发烧咳嗽,艾老等三人按约定去拜访军文化处徐处长,让我在床上休息一下。不一会儿,我起来连喝了四五杯水,小了三次便,竟很快退了热,恢复了精气神。不知怎么搞的,那天我突然想起有位老乡在附近飞机场当机械修理师,就一溜烟地跑去玩。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说什么也要留我吃了饭再走。玩够了,我回招待所时,和我同组的县文化馆副馆长急得满头大汗,连吼带喊:“小陆子,你跑哪儿去了,可把艾老急死了。”我自知有错,软下来等着挨骂。谁知艾老的第一个动作却是摸了摸我的额头:“不发热了,这就好,下午继续干吧。”对此,我太感动了,打心底里佩服艾老的人格魅力、大家风度。在这本来应该比较沉闷的时刻,我想起是艾老喜欢喝水的习惯影响了我,使我通过多喝温开水打发走了小病小痛。我想到这些,也就消除了因冒失而产生的内疚和不安。是啊,我们住在后宰门省出版局招待所,一幢楼上,只有一位女服务员守住一个煤球炉烧水。有时,我们一上午都等不到一瓶开水。上午9时左右,我常常拎着两个水瓶去买豆浆,供同组的人喝。我们喜欢喝豆浆,住在北边房间的老乡陆文夫喜欢喝酒,艾煊却是喜欢喝水。喜欢喝酒与喜欢喝水,成了两位大作家的特点之一。在外出采访时,老艾总爱随身携带一壶水。记得有一天艾老从文化巷家中来后宰门招待所讨论文稿,碰到我提着两个水瓶,便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每天喝8-10杯水,解渴排毒,终身有益。你们不信试试。”我试了,而且收到了奇效,感激之情取代那份内疚和不安是自然而然的。
e9f6f35045df261d792783202d9e020f.jpeg
  在外地,他对同事、部下和蔼可亲,在家里,他和老伴、新华社记者古平更是平等互敬。就说洗衣服吧,古平负责去污,艾煊就用清水汰净,两道工序,一人一道。在艾老身上一点也看不出“大男子主义”。我当时就想,好作品不光是用笔写的,也要用心写。德艺双馨的人才能创造精品佳作,才能传世流芳。
  艾老虽然走了,但他的人品、作品,必将和他所描写的碧螺春一样“茶香永没尽头”。
来源:《黄钟》第二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4-16 09:1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4-19 15:0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4-20 22:0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