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黄钟》第二期:《心随野蜂飞》评论

8203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4-14 09:37:27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换个视角看世界
——周新天《心随野蜂飞》
鲁太光
  当下的文学作品在表现农村时,要么仍然固守文明与愚昧的冲突的模式,将农村描摹为被文明遗忘的角落;要么出于对农村的美好想象,将其渲染为乡村牧歌式的美的存在,以安放自己在城市中被碰撞得伤痕累累的心灵;要么出于摆脱都市欲望压抑的需要,将乡村放大为欲望的田野……
  在这个坐标内观察,周新天的《心随野蜂飞》(《中国铁路文艺》2010年第九期,《小说选刊》第十期)就很有意义,因为作者没有沿袭主流视角,以“探险者”、“观光者”的眼睛审视乡村世界,而是用边民的眼睛,甚至用动物的眼睛观察世界,观察“外来者”,因而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央金是边地的一位美少女,她与蜜獾和响蜜鸟合作采集野蜂蜜,“她们”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央金的收入虽不那么多,可她过得悠然自得,乐在其中。然而,一位不期而至的摄影师打乱了这里的一切:他把央金采集蜂蜜的照片放到网上,引来了一大批游客和观光者,这里原本恬静的生活骚动起来,混乱起来……在央金的眼里,在蜜獾和响蜜鸟的眼里,这些“外来者”不仅不那么“文明”,而且简直就有些“野蛮”了,由此,小说把我们习以为常的艺术世界颠倒了过来,使我们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思考“文明”与“愚昧”的冲突问题,思考文化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问题。
2a9a1e472ec563ee6084519c49c190e.png
(载于2010年11月1日《文艺报》,作者鲁太光,《小说选刊》编辑)

小说《心随野蜂飞》的叙事艺术分析
沈婷
  【摘要】:周新天的《心随野蜂飞》是一篇具有多种技巧和隽永意味的优秀短篇小说。本文从叙述视角、行文时序和章节结构三个方面对这篇小说进行叙事学分析。认为文本的视角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糅合式”视角,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交织穿插、错落有致,章节结构上二元对立反应了自然与文明的对抗。《心随野蜂飞》通过丰富的叙事技巧,巧妙地表达了对家园的守望和对原始文明遭到破坏的叹息这一主题。
  《心随野蜂飞》是一篇不足万字的短篇小说,但其中蕴含了多种颇具现代意味的叙事技巧,值得分析和品味。本文主要从叙述视角和行文结构两个方面着眼,通过对《心随野蜂飞》的叙事学分析发掘其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一.叙述视角这篇小说的叙述视角,不能简单的定义为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叙述者与叙事文本的对应的位置和状态,并不完全是全知全能的,或者是零度情感的表达,而是把“无所不知”的客观讲述与具体的有个性的叙述者的主观陈述配合。从小说中的央金的眼光来叙述,让我们既了解了故事的内容,也从人物本身感知到了央金的性格。作者高明地将以上两种写法糅合起来,既表现正在看的人,又表现被看的物、被看的人,更传达出叙述者的情感倾向,呈现出文本之外诸多的意味。戴维.洛奇说:“《包法利夫人》若是从查理·包法利的视点叙述的话,恐怕就变成另一本迥然不同的书了。”
  在《心随野蜂飞》中,叙事视角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小说中的叙述者是有观察的视角和情感偏向的,在描写森林的原始生态和央金与动物的和谐共处,以及不自觉的流露出对外来人员对原始环境破坏的憎恶等等方面,叙述者是站在了天人合一自然共处的立场。
  ……
9e75453484cc73f3185e8f51cff5ffe.png
(载于2011年8期《文学教育》,作者沈婷,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心随野蜂飞》结构对矛盾冲突的体现
陈佳玮
  周新天的新作《心随野蜂飞》表现了文明和愚昧的冲突,消解了我们平常所认为的“现代等于文明,落后等于野蛮”的传统思维,建构起了新的“文明”“野蛮”的概念和关系的思考构架。诚然,这部作品在内容主题上的独到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种二元冲突在文章的结构中也处处体现,在形式上能帮助主题最佳地完成。
  一、冲突中的整体
  本文共分四小节,每一小节都可以独立,每小节都有自己的冲突(央金——陌生人、蜜獾——大胡子、次仁——老头、响蜜鸟——陌生人),但作者三次反复出现“扛着奇形怪状机器的人”把全文串成了一个整体,让原本看似独立的各小节成为央金的心理诉说和回忆。“央金”这一节中“一群不熟悉的人,扛着奇形怪状的机器,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这使得她很不习惯,很不自然。”“啤酒”这一节中“央金在前面走,在云雾缭绕的林间一路穿行。后面那些扛着奇形怪状机器的人,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响蜜鸟”这一节中“它歇脚在高高的树枝上,歪着头打量央金身后那些看上去有些奇怪的人。”每一小节都有必要的过渡引出下一小节。这些细节处理让整部作品四部分浑然一体。当然,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可以知道,人们总是采取直接而统一的方式把事物看作整体,但作者的艺术处理让这种知觉理论在具体文本中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
  ……
23610f25df2685b323ce08fda34971d.png
(载于2012年2期《新课程学习》)
来源:《黄钟》第二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2-4-14 19:3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北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4-20 11:2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