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发表于 2022-3-30 19:14:01
来自: 中国江苏
老年大学的杨伯华老人准备将其近四年来的剪纸作品结集出版,取名《休闲集》,嘱我序之。我对于剪纸艺术的认识,基本处于贴在洞房窗户上的大红“囍”字的水平上,根本没有资格对杨老的作品评头论足。好在去年省民协在泰兴召开第八届青年论坛之际,我曾对民间工艺作了一些思考,就勉勉强强地答应了老人的要求,写一点文字,避实就虚地指向所谓的“意义”,权当序吧。
对于一个文化大市而言,民间工艺有多重要呢?
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告诉我们,手艺和手艺人是城市诞生的理由。
城市的出现是由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也就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之后才产生了市镇。许多手艺人聚住在一起,丁丁当当、窸窸窣窣地做出些日用品,让四野的农人、牧人带着粮食、牛羊赶过来挑挑拣拣、择善而换。几千年过去了,从集市到城市,“市”的基本精义没变。
然而,“手艺”却变了,变得越来越精致,发展到极致,就成了民间工艺。手艺人中的绝顶高手,完成了从“技”到“艺”的嬗变,成了工艺大师——艺术家了。
文化大市无论文而化之到什么程度,终究是一个“市”,城市诞生的理由,对于文化大市同样适用。直白地讲,文化大市离不开民间工艺。
何况,城市的文化属性,本来就要靠具象的内涵——譬如城市的历史,譬如文学、艺术,也包括民间工艺——加以诠释的。
又何况,我们的城市精神中,迫切地需要融入点民间工艺的精神,譬如精致、典雅,譬如内敛、务实。
说了“文化”,说了“市”,再说说“大”。文化大市的“大”,显然不是指向城市的规模,而是文化的“大”。大到何种程度才算文化大市?文学艺术是文化的制高点,就拿文艺说事。文化大市需要有文化大师的支撑。这就好比一座大山,主峰的海拔代表了这座山的高度。泰兴文化不缺主峰。“独幕剧圣手”丁西林,中国当代小说大师陆文夫(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黄毓璜主席定义),传记文学大家朱东润,这几位大师级的人物,可谓高山仰止,说他们是泰兴文化的主峰,代表了泰兴文化的高度,估计没人有意见。
然而,一座大山,不仅要有挺拔陡峭的主峰,更要有绵延的群山。这样的山,才称得上巍峨。好比一幅水墨画,主峰固然要泼墨而绘,但也少不了群山的蜿蜒,直至隐隐约约的白云深处,这样的水墨画才让人意犹未尽。
在这幅水墨画中,杨伯华老人的剪纸作品肯定不是主峰了,非要定位的话,大概是隐藏在淡淡的墨色中,绵延的山势里的“云深不知处”。
让人知其大却不知有多大,这恰恰是一个文化大市的深厚的底蕴。
杨老作品的艺术成就,“门外汉”的我不敢评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丰富了我市文艺事业的门类,这样的“补白”——剪纸作品常常用于报刊的补白,借用一下——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翻阅杨老的作品集,我被深深感动了。这种感动,缘于其作品的艺术感染,更缘于一种固守的精神。文艺是清贫的,而剪纸艺术为甚。其他一些艺术门类,或多或少有些市场需求,文艺家们在收获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还能得到微薄的报酬,所谓“七分名三分利”吧。譬如,今年适逢国庆六十周年,市里上上下下组织了很多文艺活动,平时闲惯了的文艺家们就有点忙不过来的意思了。你请去排练,我约去辅导,这家要征文,那家要展览,老师长,老师短,哎呀呀,我们的音乐舞蹈家们、作家们、书画家们,风光得很呐。临了,还给包个小红包,请老师笑纳。那滋味,美!偷着乐去吧。不信?音舞家协会主席朱向阳兄、美术家协会主席蒋民兄等诸君可以作证。杨老大概没人请,却不影响情绪,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根本不用偷着乐。灿烂的笑容,一如他的剪刀下那些快乐的剪花。这样一种固守清贫的精神,这样一种对文艺的执着,这样一种人格,定会在我市文坛留下深深的痕迹。
理由如上。
来源:《黄钟》第一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