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qxs 于 2010-9-22 08:42 编辑
丁氏义庄农场
林任申 oo 丁氏义庄农场是泰兴市第一家农场,也是全国罕见的私人农场,是由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泰兴黄桥人丁文江先生创办的。
1934年秋,全国似有普及农业知识,发展农业生产的趋势。在河北省定县,有晏阳初先生发起的平民教育;在上海附近昆山县,有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先生筹设的徐公桥乡村改进会,搞乡村教育;在山东省邹平县,有梁漱溟先生主持的乡村建设教育。江苏各地也都办起了民众教育馆,设置了乡村教育机构。当时办乡村教育的宗旨是:逐步普及农村教育,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时任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丁文江先生,鉴于全国乡村发展的形势,在致力于研究院工作之余,对家乡的农业改良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也十分关心,计划用丁氏义庄的1000多亩土地、200间房屋的资产,搞一些农业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为此,他积极物色管理丁氏义庄的人员,藉以实现他的愿望。经农业司司长高秉坊和毛章荪的介绍,在南京实业部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任职、从事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的杨懋青成了丁文江的招聘者。 丁氏义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一百多年来,每年夏秋二季收回的地租和房租,除去义庄的日常开支、一年两次的祭祀外,绝大部分用于族人的助学金、年老贫困者的赡养费、特殊困难补助和溽暑夏天施药防病,以及对族人病逝而无力丧葬者,给予棺木殡葬等。丁氏义庄纯属家族内的慈善机构,现在,丁文江要对它进行改革了。 杨懋青在丁文江指导下做了这几件事: 1、清理丁氏义庄的全部资产。杨懋青到丁氏义庄后,除继续执行原有的规定和留用原有的职工外,对义庄的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在清理过程中,将土地面积和房屋基地,一一测量绘图造册,每块均注明坐落四址和方位,作为义庄的档案资料,以备日后查考。此项工作,大约花了半年多时间始告结束。1935年春、秋二季,又分批分期地与原有佃户、房客更换新的租赁契约,在契约上附有新测量的面积图和坐落四址,但仍按原来议定的地租、房租数额执行,不作新的变动。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强主客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是为以后开展农业试验打下基础。 2、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例如对义庄的收入支出等,均是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按月编造收入支出的清单,一并送交董事会审阅,颇得各董事好评。 3、举办试验农场。搞农业试验田、示范田,推广农业新技术,是丁文江要杨懋青所做的最主要工作。杨在整顿丁氏义庄的基础上,在黄桥镇东北郊的柳家庄建起了农场。那里有义庄的20多亩田,后又向农民租用了10亩。农场建有办公室、职工宿舍和家禽家畜的饲养棚。对外称“丁氏义庄农场”,丁文江逝世后改名为“文江农场”。农场建立以后,便在黄桥周围的何家庄、华家庄、刘家堡、东雁岭等处设立良种试验田和示范田。 由于泰兴东部地区是沙质土壤,农作物以三麦、大豆、高粱、粟子、花生、甘薯为主,其它还有荞麦、杂豆等。杨懋青根据丁文江的意见选择重点,先搞小麦的良种试验。开始在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沈宗瀚先生的指导下,将长江流域的34种和全国的56种优良品种,进行适应和比较试验。用了两年多时间,得出的结果是,能较好适应泰兴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有金大2905号有芒小麦和美国的白皮(白壳)无芒小麦,以及中大26号、F280号小麦。有了两年的实践经验,农场便大胆地从金陵大学购进了良种小麦(2905)40石(每石约重150斤),分给各试验点和附近的农民试种,根据初步测算,一般的能增产5%左右。时隔不久,泰兴全县绝大多数的农户,都换种了这样的品种。 在搞良种的对比试验中,为解除农民的思想顾虑,由农场与试验户签订了试种合约。合约上载明如有减产或其它损失,概由农场补贴,增了产全部归试种户所有。除此之外,农场还对缺少资金的试验户给予短期贷款,即种时借收后还,为试验者提供方便。因为有上述的优惠条件,良种试验较为顺利。 丁氏义庄农场还针对泰兴猪、油、酒的经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面,丁氏义庄农场也做了一点工作,主要是防治小麦的“黑穗病”。泰兴全境小麦“黑穗”病较为普遍,元、大麦也有,但少于小麦。他们根据当时农民的种田习惯、耕作条件和经济状况,教育农民在播种前采取温水浸种,或是利用碳酸铜拌种,实践的结果,“黑穗病”大为减少。 另外在调查中,他们还发现夏播的高粱、玉米出苗后,蝼蛄(土狗子)为害相当严重,有的田块甚至全部遭毁,须重新补种。夏播作物的季节性很强,补种往往错过了季节,产量大受影响。对此,义庄农场做了防治虫害的比较试验,杀虫效率高的是利用红砒碾末和以高梁酒糟,比例是一比五十,拌匀后,再按一比一的比例与泥土混合,撒入田内,蝼蛄食了这种混合物,便中毒死亡,效果达百分之80%到90%。由于高梁酒糟大多数农户都可以搞到,只要购买一点红砒,费用很小,所以群众乐于使用。 在良种的试验和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技术的推广中,他们得到启发,要取得较好效果,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因此义庄农场办起了农民夜校,利用农闲的夜晚,吸收农场周围的男女老少文盲或半文盲,学习文化,学习农业知识,讲述乡村卫生常识。夜校所需的学习用费,均由农场负担,不收学员分文,颇受民众欢迎。他们说,不花钱的书我们要读,农业知识我们要学,希望农场长期办下去。可惜好景不长,1941年春黄桥沦陷后,日伪军经常搞宵禁,吓得农民夜晚不敢出门,只得望校兴叹。1945年黄桥光复后,夜校始能继续。 4、引进家禽家畜新品种,开展畜牧兽医工作。泰兴是江苏养猪著称的县份之一,但是由于猪种退化,长膘不快,饲养的时间较长,消耗的精料也多。义庄农场首先向南京东南大学畜牧系买了波兰和本国的两对肥瘦兼优的猪种,同时与泰兴县北门农场交换了一对肥肉型“约克夏”猪种,选用本地良种母猪,进行交配,取得第一代和第二代杂交仔猪,分给农场附近的农户饲养,通过对比试验,这种杂交仔猪生长较快,而且瘦肉多,深受农民欢迎。在此期间,农场的种公猪亦对外配种,为泰兴普遍饲养杂交仔猪开创了新局面。 泰兴人养鸡的历史也很长,但多数是草鸡,产蛋率低。义庄农场引进了蛋用“来克亨”鸡种,经过繁殖,推广给农民饲养,收益较好。他们在引进种鸡的同时,还饲养了改良“安哥拉”长毛兔,由于兔毛长,价格高,引起了农民饲养的兴趣。不少农户在饲养了这种兔子以后,把剪下来的毛,自己脱脂,手工纺线,织成兔毛绒线衣,比羊毛线的更能御寒,在农村很有推广价值。 丁氏义庄农场为推广饲养家禽家畜的新技术,还专门聘请杨纪青先生(畜牧系专业,畜牧兽医师)主持这项工作。他来场后,除努力搞饲养家禽家畜的推广工作外,还在1938年秋与黄桥镇经营生猪远销业务的刘振涛合作,在镇南办起了畜牧兽医学习班,吸收有文化的、热心于畜牧事业的青壮年,为家禽家畜的防疫治病培养人才。后因局势有变,仅办了两期。 义庄农场还曾引进西红柿、卷心菜、白菜、萝卜等良种蔬菜和生产蚊香的除虫菊,一则开辟农场的财源,再则向菜农提供一些优良菜种。后来义庄农场由于几次惨遭伪军的破坏,难以继续开展工作,杨懋青于1944年春被迫离开黄桥。丁氏义庄农场也不得不关闭。⑤ 笔者幼时曾随母亲去丁氏义庄农场参观,还记得农场里养了许多又肥又大的约克夏猪,比普通的黑猪要大许多,还有鸡、兔、洋老鼠等。办公室的周围栽了一圈柞树,柞叶是给蚕吃的,听说结的茧比吃桑叶的品质好。当时柞树上刚喷了杀虫用的药水,母亲告诫说,不能碰它,会中毒的。 丁氏义庄农场旧址在现柳家庄银杏路北黄中教工宿舍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