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面对无处不在的噪音 怎样保持“耳聪目明”---泰兴梦之声听力助听器

17987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1-6-23 16:34:53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噪音就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据了解,听力损失状况在我国尤为严峻,目前国人听力减退人数高达2亿之多,听力残疾者达7000万,约占全国残疾人数的30%以上。听力专家严肃指出,因噪音所致的听力损伤病例正在快速增长,几乎所有职业和各个年龄段都会被殃及,尤其对青少年危害甚大,亟须唤起人们的充分认知和高度重视。
  那么,噪声的概念是什么?专家一言以蔽之,“噪声就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换句话说,当你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时,或者即将进入甜美的梦乡,耳畔有人拉起了婷婷袅袅的小提琴,或弹响了悦耳的钢琴,这种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音”。
  如同“小偷”的噪音,无孔不入
  根据最新《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主要分为四类: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后两者是城市市民遭遇到的最主要的噪声来源。至于噪音性耳聋,就是处于长期反复噪音暴露的环境,或在一次长时间的强大噪音暴露中,所造成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医生解释,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密切相关,一般声音的强度超过85-90分贝,即会伤及耳蜗,使听力逐步“滑坡”。
  长期在一定强度的噪音环境下,这些群体的听力往往每况愈下,受损严重。而在社会生活产生的噪声中,更容易对耳聋形成“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医生提醒说,经常喜欢出入KTV娱乐厅、音乐酒吧等场所,或整天戴蓝牙耳机、长时间接打电话的人,其正常听力也常常被悄悄“偷走”。
  以戴蓝牙耳机为例,在较大分贝的持久冲击下,足以使人体内耳毛细胞死亡,让听力减退,最终罹患感音神经性耳聋。专家提示:与蓝牙耳机类似,居家生活中也有许多潜在的容易忽略的噪声隐患,如吹风机、小型吸尘器等小件电器,对噪声性聋的累积效应不可小觑。还要提醒的是,噪声在杀伤听力的同时,对心血管、胃肠道、心理健康也十分不利,应高度警惕。
  防范噪音,听听专家的建议
  耳聋威胁各年龄人群,危害更是贯穿一生。医生建议,经常接触噪音的人应定期检查听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种测试听力的简便方法,叫“前后对比检测法”:就是在听MP3之前,先将音量调到自己勉强听得到的最小音量,当听了一段时间歌曲后,如无法再听到开始调节的最小音量,那就说明当事者的听力已处于暂时性损害的程度。还有和他人说话时听不清楚,让对方重复一遍或反复几次;与他人交流时,总是漏掉部分谈话内容。碰到这样的窘况,就要及时去专科门诊查找原因了。
  当前,对噪音性耳聋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落实在“防护”二字。听力主任医师告诫,平时尽可能躲开噪音环境,少去KTV等高分贝噪音场所,避免接触过强的声音;不可长时间戴耳机或用较高的音量听歌曲;每次打电话不要超过三五分钟。另外,夏季临街的房屋尽量少开窗;居室内电视机、录放机、收音机音量不易过大;冰箱不要放在卧室里;烧菜、煮饭开启油烟机时,尽量佩戴好耳罩。别小看这些细节,因为噪声无处不在,不知不觉就使听力打“折扣”了。
  专家建议,如有听力下降时,可给予血管扩张药,以改善内耳循环;而口服大量维生素A、E,有利于增强内耳细胞代谢功能;应用B1、B12、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也有不错的疗效。
  据介绍,为了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噪声危害,每年的4月28日被定为“国际噪声关注日”。“事实上,我们要把每一天当成‘噪声关注日’,牢牢守护听力健康的根基!”医生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不要沦为噪声的源头和散播者,努力在公共场合创造安静、文明和舒适的生存环境。


1592037172420036923.jpg
QQ图片20171124090003.jpg
QQ图片2017122310500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7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1-6-23 22:3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揭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