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小洁(化名)即将结束急诊留观回家准备考试了。就在两天前,这个女孩因为服用大量降压药替米沙坦导致中毒入院。小洁平时血压正常,之所以会服用替米沙坦,是其患有高血压的母亲平时服用此药。前几天母亲批评她不学习,自己感觉又委屈又愤怒,为平复情绪,一口气服用6片替米沙坦。 结果,小洁服药后当即就被带到急诊观察,予生理盐水洗胃,当时血压120/80mmHg,心率、心电图大致正常。服药后6小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测血压90/60mmHg,肌酐60mmol/L。服药后36小时,肌酐300mmol/L。给予补液对症处理,服药后96小时,肌酐170mmol/L,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 替米沙坦是1999年美国首次上市,2002年我国上市的抗高血压药物,可阻断血管收缩以及醛固酮的分泌。替米沙坦起效快,半衰期长,不损伤肾脏的特性使得它在肾病儿童中十分有优势,特殊临床情况下考虑使用,并需监测肾功能。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控制血压的药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不过,就是这常见的降压药,我们在使用中也有一些误解。 误解一:服用降压药能够平复情绪 人在生气、焦虑时会引起血压升高,其机制是情绪剧烈波动会促进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的兴奋性增高,血管紧张素等细胞活性物质分泌增多,从而使得心率增快,血容量增加,血管收缩。 替米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可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激活,从而降低血压。然而,这种看似合理的“对症”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人体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当情绪恢复,血压会降低。每种药物发挥疗效都有个启动时间,替米沙坦的启动时间是服药后0.5至2个小时,两个时间不一定对得上。 其次,无法根据怒气大小判断药物剂量。 再次,药物控制的是高血压,而不能改变情绪。 最后,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很多,比如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等。替米沙坦在体内呈非线性动力学清除,即剂量越大,药物从体内清除出去所需的时间越长。小洁要承受很多天的身体不适,耽误了休息也耽误了学习。 误解二:替米沙坦导致了肾衰竭 小洁大量服用降压药后,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的肌酐一度高达300mmol/L,远高于正常值。为此,小洁妈妈担心长期吃药也会出现肾损害,要求医生换药治疗。 其实,替米沙坦对肾脏的影响,主要从药代动力学和作用机制两方面考虑。替米沙坦97%以上经过肝脏排泄,仅有少量的药物经过肾脏排泄,肾脏损伤后,肝脏可完全代偿。从这点看,该药物引起肾损伤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我国尚没有替米沙坦致肾衰竭的报道,反而有很多对肾衰竭患者起保护作用的报道。 在这里药师要特别提醒,ARB类降压药的共同特点是:对出球小动脉的扩张大于入球小动脉的扩张,由此可能引起血肌酐水平一过性上升。一般认为,肌酐波动大于30%为异常,需要停药或减量。患儿肌酐水平上升了500%,其原因考虑为肾前性因素。患儿服药后,血压正常时,肝肾功能正常。当血压下降,肌酐升高,或是血压下降导致了肾脏组织灌注不足,引起肾缺血性损伤。此肾损伤为肾前性,与药物相关性不大。 经过这件事后,小洁很懊恼自己做的傻事。妈妈作为一名高血压患者,也由此更加了解自己使用的降压药,认识到情绪波动会影响药物疗效,两个人和平相处就是最好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