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发表于 2021-1-18 10:32:10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东大街:黄桥古镇最繁华的老街,东端有城隍庙,建于宋咸平二年(999 年),庙旁建有明代抗倭将领王良的“忠义祠”。街北有观音殿、福慧寺。街道由青皮石、麻石铺砌,两旁商店林立,有百年老店仁源生药店、老太和国药店、老宝成烟庄、裕泰和茶叶店、王永盛酱园店。东大街现名为东进中路。
原黄桥东大街 (图片来源:网络) 王良“忠义祠”,又称“王将军庙”,为纪念明代抗倭将领王良而建,现仅存“勒石永遵”石碑一块,立于黄桥公园内。
仁源生药店,光绪初年,由溧水人章在舆创办。民国 4 年 (1915 年),自主研发的中成药“棋子酥”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铜奖,后连续十年行销日本。1956年公私合营,合并组建国药黄桥中心商店,1987年新建营业大楼,恢复仁源生老字号招牌。
老太和国药号,清顺治三年(1646 年),孙威亲在黄桥开设太和药堂,后改名老太和。民国 35 年(1946 年),孙伯余继承祖业,改牌号为三百年老店老太和国药店。1956 年公私合营,1970 年更名为黄桥镇供销社医药经理部东大街门市部。
老宝成烟庄,创办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民国7 年(1918年)印制我国第一份烟草广告“天女散花”烟片。1960年起开始生产“东进”“黄桥”“塔山”牌卷烟,2003年停产。
裕泰和茶叶店,由安徽绩溪人胡沇源创办,清同治八年(1869年)在泰兴季家市首创胡源泰茶号,开三泰地区徽州茶商之先河。清光绪二年(1876年)派子胡树铭在黄桥开办裕泰和茶号;1946年,胡沇源第四代孙胡静之接手黄桥裕泰和茶号;1956年公私合营,合并成立黄桥陶瓷茶漆席商店中心门市部。2011年在原址恢复重建。
裕泰和茶叶店 (图片来源:印九红/摄) 王永盛酱园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资产雄厚,在黄桥开有多家分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并入酱菜厂,今已不存。
西街:西门桥向东的一条街道,也是黄桥镇西进出口的主干道。西门桥,原为花岗岩平板石桥,建于明代,原名黄桥,因地处西门,后更名西门桥。原桥东50米处有定慧寺,又称西寺庙,建于宋庆历元年(1041年)。西街中部有黄桥巡检司衙门,明洪武初泰兴县令吕秉直所建,是黄桥史载最早的政府机关,民国改作巡警所,1945年,县立西街小学曾设教室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命名为西街小学。现西街改名为东进西路。
北街:原指从真武庙至直来桥的一段街道,南接布巷,北抵北关,东侧是贯穿镇区南北的大河,旧称运粮河,可直航至永丰桥。1948年,国民党军102旅将镇内运粮河填成马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命名为人民路,20世纪90年代,镇中河全被填平,称为十桥路。原北街以粮行居多,最为有名的是鑫茂盛油粮行。永丰桥边原有座弥陀庵,清末,崇实初等小学建于此,后改名为黄桥小学。
北关:旧时直来桥至北关桥的一段街道,是进出黄桥北口子的唯一通道,好似关口,故名北关。北关桥,又名拱辰桥,南北走向,架于龙开河上,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北关街东侧紧邻运粮河,南端原有丁家花园,黄桥决战期间曾作为粟裕指挥部,后改建为北关小学。街面上较有名气的店铺有咸有泰杂货铺、耿森茂五洋百货店、包家八鲜行、高家窑货行、王利兴林记油坊等。
米巷:位于东进中路北侧,东至公园河,西接十桥中路。旧时,因巷内米行林立故名。巷内粮行以丁家最盛,最为有名的是丁万昌粮行,创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店主丁椿,是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丁文江的高祖,经营粮行发家,是丁氏产业的创始人之一。现巷内有丁文江故居,清代园林建筑,又为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原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所在地,2017年改建为丁文江纪念馆。
米巷 (图片来源:王程/摄) 万昌巷:位于米巷丁文江故居东侧,是一条长不过百米的南北走向的小巷,因万昌米店在此而得名,巷名沿用至今。
丁文江故居 (图片来源:王程/摄) 布巷:原在运粮河西堤岸上,是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卖布郎的交易集散地。清末,洋布取代土布,此处称为布行,小街因名布巷。旧时,布巷两头各有一圈门,南曰“朝阳门”,北 曰“利津门”。布巷最为有名的是老字号何隆昇绸布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布巷在城镇改造中房屋逐步被拆除。2000年,因拓宽街道,布巷不复存在。
珠巷:位于东进中路北侧,东西走向,西至十桥中路,东至口巷。因此处曾为猪市,故名猪巷。20世纪30年代,猪巷无一猪行,后雅称珠巷。巷内路面用青石板铺成,是典型的明清风格古巷道。巷内历史遗存众多,有何氏宗祠、福慧寺、“世纪老人”韩秋岩故居、喜剧大师丁西林故居、大香台、潜龙渊等。珠巷东西两端各设一圈门,东曰“镇海门”,西曰“澄江门”。
盐局巷:北距直来桥 20 多米,东西走向,西通园上(郊 区),东接北街。清光绪元年(1875年),官盐局设于巷内,店号泰合成,故名盐局巷。民国初,店名改为协泰隆,民国27年 (1938年)关闭,盐局巷地名保留至今。
何巷:位于东进中路南侧,曾误称为火巷,传说原巷内曾见磷火,故名。“文革”中改名为劳动巷,1981 年后复称何巷。
大香台 (图片来源:王程/摄) 罗家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黄桥东西大街交接处有双圈门,圈门往北有一巷与珠巷相交,即罗家巷,旧时箩脚行所在地,取“箩脚行”谐音故名。罗家巷名为巷,实为街,街边商店鳞次栉比。最为有名的老字号有老太和药店、陆万成杂货店、李步云笔铺店、徐益成估衣店、冷家笼匠店。罗家巷中段原开有御史府大门,御史府系明都察院御史、太仆寺少卿何棐的府第,建于明正德年间,前后六进,保存完好。
御史府 (图片来源:黄国建/摄) 王家巷:位于黄桥镇十桥中路西侧,东西走向,因明时山西王姓家族在此落户而得名。巷内有韩氏大院,建于清嘉庆初年,现存房屋24间,赫赫有名的许氏伤科第十九代传人许仿周曾居住于此。明初,巷子西首南侧建有南庵庙,北侧建有宗镜庵。王家巷较有名气的朱、王、何、韩四姓。民国陆军中将朱履先出生于此,故居中将府建于清中期,现存房屋 28间,已重新修缮,对外开放。中共江浙地区泰兴独立支部创始人沈毅曾在此巷创办私立中和小学。
孙家巷:南北走向,南至花园桥,北有双圈门。民国 27年(1938年)交通银行黄桥办事处开设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巷内有规模较大的赵义兴饭店;有全镇最大的胜利旅社;还有豫兴典当行,又称南典当。小巷中曾走出被誉为“扬州郭兰英”的歌唱家戴若云。
尹家巷:黄桥有两条尹家巷,一条在北街,一条在布巷内,因镇东尹家垛尹氏族人居住而名。北街的尹家巷头开有鑫茂盛油粮行,因经营规模大,买下了近半条街的房屋,后来人们改称此巷为鑫茂盛巷。
封家园巷:位于镇区西部,南至六角池,北至南庵庙,因西傍封家园而得名。巷子南端有我国著名生命科学家王德宝的故居。被誉为“重庆阿庆嫂”的朱宝粹亦出生于此。
育婴堂巷:位于黄桥公园南大门对面,因曾设有育婴堂而得名。黄桥育婴堂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旧时慈善机构,1952年成立弃婴收容所,育婴堂被取消。育婴堂原有房舍四进,东西两厢房,现东厢房尚存。原江苏省委副书记周泽出生于此。
鹰扬巷:清光绪四年(1878年)名为阴阳巷,后取《诗经》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之意,改名鹰扬巷。此巷位于米巷斜对面,现黄桥镇永丰居委会所在地。巷中原有钱氏宗祠,现尚有三进房屋。
南巷:位于黄桥南部,原南至文明桥,北至西街,曾是西南进入黄桥的必经之路,巷内商铺林立,南巷东侧紧邻季黄河大码头,众多商船停泊此处,繁盛一时。现文明桥异地重建,南巷东侧已被拆除,西侧尚有老宅存在。
口巷:与东大街毗邻,东西走向,西起莫家烧饼店,东至致富桥,是黄桥最东边的巷子。因人们习惯把致富桥一带称为东口子,故名口巷。巷内老德成酒行、莫家烧饼店、谭家碗店、尹家纸马店较为有名。
老德成酒行,原名张德成酒行,由本镇人张良弼创办于清光绪末年,专营供销,大部分冠以“泰兴高粱酒”的品牌销往苏州、上海等地。1941年秋,由于日寇入侵而被迫停业。
小巷:位于十桥中路西侧,王家巷北边的一条小巷,西巷口最宽2.5米,其余不足2米,因巷子狭窄,故名小巷。此巷形成于明初,历史悠久,黄桥民间俗语“小巷不小”。清末民初,成同兴榨油坊建于巷内北侧。成家后人成谷采曾被授予民国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议。
一人巷:位于东进中路南侧,南北走向。原东大街形成后,这里建房越来越多,房屋与房屋之间总留下二尺来宽的间隙便于人们通行,由于巷道仅能容一人通过,大家便习惯称之为一人巷。1978 年、2000 年东大街两次扩建改造,一人巷宿短,但原貌仍在。《东进序曲》《黄桥决战》两部电影曾在此拍摄外景。
迎祥巷:南至东进中路,北至迪祥巷,因旧时巷内多银匠,谐音迎祥巷。迎祥巷巷子很长,故又分为南北迎祥巷。
迪祥巷:曾被误称铁匠巷。迪祥巷的北首原有一座庙屋名纯阳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在此创办有私立崇实初等小学,即为今黄桥镇中心小学的前身。
马巷:以前何氏居此巷,因明御史拴马于此而得名。
马巷 (图片来源:李青/摄) 来源:延令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