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战斗战役] 黄桥决战——面临死局如何决胜反击?(一)  

137504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11-17 08:56:26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Val'璐ξ 于 2020-11-17 08:59 编辑

黄桥决战——面临死局如何决胜反击?(一)
作者:许平
微信图片_20201117083936.jpg
【前言】1940年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及其主力部队奉命挺进苏北,到达黄桥。为防止新四军坐大,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迅速调兵数万进攻黄桥,妄图一举消灭渡江北上、立足未稳的新四军。面对大兵压境、强敌来袭,新四军临危不惧。以陈毅、粟裕为首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团结和争取中间势力的同时,果敢出击,用一个漂亮的歼灭战,粉碎了顽固派企图破坏团结抗日、消灭新四军的阴谋,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为创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79年前,在苏中平原,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这次战役决定了新四军在苏北地区的生死存亡。这个著名的战役即黄桥决战。
这场战役之所以说是生死之战,原因有三:
       一是国共双方志在必得。
       从国民党方面来看,由于冷欣(时任江南行署主任,黄埔一期生)没有能在苏南围歼陈粟(陈毅、粟裕)新四军主力;“泰州二李”(李明扬、李长江)因在事前的郭村战斗中被先期渡江的苏北先遣支队打怕了,在新四军进占江北重镇黄桥时,对天鸣枪,给新四军让道,新四军几乎在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进驻黄桥,并迅速在其周边建立了大片的根据地(当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计划建立以泰州为中心的苏北根据地)。
       根据蒋介石“守土有责”的要求,作为江苏省主席的韩德勤绝不会坐视不管,而且在战役发起前,为防止周边新四军的援救,已将长江北侧、运河两岸、古黄河边的所有船只全部烧光,且经过三个月精心部署,作出了围歼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计划。从新四军来看,如果在苏北不能立足,便有被全歼的危险。
       二是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黄桥决战前,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辖部队是三个纵队,共九个团,合计七千余人,而且装备比较差,缺乏重火力。而韩德勤部署参加黄桥决战的部队总数为三万多人,其中还有战力较强,装备精良的嫡系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
三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均有利于韩而不利于新四军。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主力是1940年7月底进驻黄桥的。虽然先后在古溪和姜堰打了两个胜仗,为了争取时间,使部队得到休整,在韩德勤的逼迫下,撤出了姜堰,并将所有兵力收缩到黄桥周边。
       应该说,此时的新四军还立足未稳,且人员是比较疲惫的,加之人少,装备差,相对面言不是决战的好时机;说到“地利”,苏中平原一马平川,河道纵横,不是藏兵之处,黄桥又非坚固城池,守之不易;说到“人和”,由于过去苏中、苏北一直是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韩德勤又是地方长官,作为进攻的一方,国民党军给养充足。基于以上原因,总体看,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对我军都是不利的。
       当时的战况之危,连延安总部都十分担心。原计划让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增援,并为此警告韩德勤:“韩不攻陈(指陈毅),黄(指黄克诚)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
由于鞭长莫及,也只能作为攻心之术而已(这支部队是在黄桥战役结束后好多天才赶来苏中的)。事实上,韩德勤是不会等到黄克诚率部到来时再攻击新四军的
微信图片_20201117083948.jpg
       10月3 日,韩德勤调集26个团约3万余人,由李守维(黄埔二期生)统一指挥,分左、中、右三路合攻黄桥。韩德勤给李守维下了军令状,限其7天攻下黄桥,歼新四军苏北主力于长江以北。
       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作为苏北新四军负责军事的粟裕是怎么运筹帷幄的呢?
       面对大兵压境,有人建议出动一部分主力,先攻海安或向东发展,那样若是黄桥有失,还能找到别的落脚点,粟裕都一一摇头。他哪儿也不去,就是要在黄桥与韩德勤死磕到底。
       战前,粟裕对官兵说:“黄桥南靠长江,退无可守,只能破釜沉舟,我们这一仗打成平手还不行,或者小胜都太可惜,非要打个干净彻底的歼灭战不可!”
       决战来临的时刻,双方都红了眼,都想一口“吃”掉对方。
       最早逼近黄桥的是韩德勤嫡系的两大主力之一,由李守维任军长的第八十九军。
       10月3日中午,八十九军对黄桥外围阵地实施炮击,外围前哨战随即正式打响。
       粟裕用于防守黄桥正面的是第三纵队,该纵队的老底子是粟裕从江南带起来的第二支队,一向以作风顽强著称,善于防守,但人数不足2000,因此打得非常吃力。
      战斗至10月4日下午两点,第八十九军已发起7次冲锋,一度冲到了黄桥东门。此时,包括陈毅在内的所有人的心几乎都提到了噪子口。
       作为儒将的陈毅向来爱书如命,此时,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他把一批珍贵的书籍文稿(从皖南带到茅山,又从江南带到苏北,以前纵使事态再危险,都不肯舍弃)从铁皮箱拿出来准备就地掩埋。
       仗虽然打到这个份上,粟裕始终没有调一兵一卒增援东门。他恪守着自己的座右铭:“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微信图片_20201117083954.jpg
       当时,黄桥周围全是旱地,高秆作物半割半留,既便于藏匿,又利于迂回突击,除了第三纵队,其他两个纵队都被粟裕隐藏在了这些旱地之中。
      像一名高明的猎手,他在等待猎物,那个即将露面的独立第六旅。
      独立第六旅绝对配得上强敌这一称谓。它是苏北地区当时少见的中国精锐部队,旅长翁达毕业于黄埔四期,其属下军官也多为正规军校生。
       全旅3000多人,装备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连还配备了9挺捷克式轻机枪。当时人们称翁旅为“梅兰芳式”的部队,极言其装备之漂亮和人员之精干。
       这支部队在日军进攻兴化的战役中,曾迂回敌后,击退日军,确保了兴化不失,为此,翁达曾被蒋介石称赞为“翁虎将军”。粟裕知道,“二李一陈”(一陈指陈泰运)带有很多投机色彩,立场是动摇不定的,他们现在是出工不出力,如果首战能打掉韩德勤这个最厉害的旅,就能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粟裕极其耐心地等待着这条“大鱼”上钩。
       在李守维第一次总攻失败后,翁达所率的第六旅也已从另一个侧面逼近黄桥。
       韩德勤致电李守维,指示于第二天拂晓发动全面进攻,以等待后续部队到来。
       而此时的李守维和翁达立功心切,一再向韩德勤强调,离天黑还早,以两部战斗力之强,若再发起一次总攻,拿下黄桥应该不成问题,至于那些杂牌军,战斗力既弱,打仗又不卖力,早来晚来都没关系,等他们做甚。
       见两员主将如此慷慨,韩德勤也就没有打消他们激情的道理,于是同意开始第二轮总攻。正是这个决定,让韩德勤事后悔之莫及。
       翁达的进攻方向是北门,得到这一情报,粟裕立即离开指挥所,带着警卫员直奔北门而去。
       打翁达面临的问题是,若出击早了,只能打到他的头,击不中要害,晚了,他会与李守维形成合攻之势,同时在周围窥测动静的“二李一陈”甚至土匪,都有可能借机争着扑杀过来,到时,黄桥新四军将面临着一个被众豺分食的可怕局面。
       侦察员报告,翁部从高桥南下,前锋已进抵黄桥以北五公里处。
       为弄清确切敌情,粟裕亲自登上北门的土城制高点,他看到在北面五六里处的大路上,有许多老百姓惊慌地向西南方向奔跑,由此判断翁旅前锋确已到达。
       敏锐的直觉和精确的计算,是指挥员不可或缺的两大技能。粟裕用最短的时间心算一下:翁旅采用一路行军纵队前进,他们有3000多人,假设两人之间的距离为一米半,将是一个长达八九里的长蛇阵。
      翁旅的出发地是高桥,从高桥到黄桥约15公里,其前锋既然离黄桥只有5公里,那么后卫团一定也已离开高桥,也就是说,这个长蛇阵完全进入了新四军的伏击地段,此时出击,正好可以拦腰斩断。

(待续
来源:方略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11-22 08:3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