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决战前,韩德勤口吐狂言:“以我十万之众进击,压也把陈毅、粟裕压扁!”粟裕把左轮手枪一挥,振臂高呼:“冲啊!”纵队司令员陶勇和参谋长张震东把上衣一脱,挥着马刀就冲到了敌人中间……
一、粟裕有个“职业的”习惯,每到一地,就要把该地的军用地图挂起来,自己搬个椅子,反过来跨坐着,两手扶着椅背,全神贯注地看地图、“背”地图。举凡山川道路、村镇桥梁、针叶林、水稻田、高粱地,一一熟记心中。有一次,侦察参谋向他报告侦察地形的情况,他问道:“那个小王庄南边有条石桥,还在吗?”参谋原来漏讲了,惊问:“首长没有去,怎么知道有?”他说:“地图上不是有吗?” 他还曾布置部队,每驻一村,都要绘制详细地形图上交,瓦屋草房、土圩寨门、河沟池塘,都要据实画上,以便及时订正。为此,还要参谋处给各连文书传授简易标图知识。他对于地图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偏差、实地的每一点琐碎的变化,都不肯放过。 一到黄桥,他就到处踏勘地形,对照地图。“公家发给我们一匹马干什么?还不是要我们多跑一些地方!”他幽默地说,“勘察战场可不要留死角。”他越看越“爱”上了黄桥地区的地形。原来黄桥以北30余里,便是越来越密的河网,再北便是宽深的运盐河。要来黄桥,只有东北偏北是旱路。这种地形,通道少、路径窄、桥梁多,对韩军的山炮、野炮是难以克服的天然障碍,进来很不容易,逃跑更为困难。而黄桥周围,却是低度的起伏地、干沟小坡、旱地高苗。此时,正值高粱半割半留,秋玉米茂密的时候,对我军埋伏隐蔽、快速运动,非常有利。在这样的地区用兵,大有用武之地。 踏勘地形之后,粟裕就专心致志地研究各种作战方案。他是一位思虑周密的军事家,总是夜以继日地钻在军事论著、敌我情况和作战方案之中,这次黄桥决战,他下的功夫很大。
二、9月中旬,韩德勤亲自指挥16个团,共3万余兵南下,叫嚣要与陈、粟部决战,把江北新四军消灭在黄桥地区,并夸口:“以我十万之众进击,压也把陈、粟压扁!” 他将进攻大军分为三路:右路军是两李和陈泰运的部队,其任务是攻击我黄桥以西防线,并掩护中路军的进攻。韩德勤估计这至少能率制我军两个整团。左路军由第一、第五、第六、第九、第十共五个保安旅的大部组成,任务是攻击我黄桥的东南地区、率制我防御的兵力。中路军由其嫡系主力89军和独立6旅组成,担任主攻任务,89军军长李守维为前敌总指挥。中路军本身又分三路。89军的33师为左翼,由加力、分界攻我黄桥东面,独立6旅为右翼由黄桥南下,攻我黄桥北面。李守维亲率117师大部及军部直属队、炮兵为中坚,由营溪南下,攻我黄桥东北。 同时,日寇加强了对长江的封锁,沿江的顽军也劫走船只,不让我军“逃往江南”。这是抗战开始以来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摩擦战斗。 决战迫在眉睫,然而这是我军仅有7000余人,其中战斗人员不到5000人,而八路军南下部队由于受到敌、伪、顽的率制和水网地区的阻碍,一时还不能接近苏北。在顽军数倍于我的情况下,这个仗该怎么打呢? 粟裕彻夜不眠,在地图前来回踱步。他双眉紧锁,凝神细思。各种设想如沸腾的铁水一般在他的头脑中搅动。紧张的思考使他的头部负伤留下的后遗症又开始发作,胸部疼痛如灼烧一样。他不得不把头浸在冷水中,以便能继续思考。 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思考,粟裕有了成熟的腹案。这个方案表述为: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黄桥决战(国画局部) 郑剑君作 粟裕的指挥才能,在黄桥决战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得到了高度发挥,他严格地从实际出发,而又富于创造性--- (1)不使用一般的部队,而是以一个主力团的两个营,再加上各纵队自行派出的营或连,担任游击队的分散阻击。从营溪以北,加力东北的前哨开始,节节抗御。这样来迫使韩军展开强攻,我军及时摆脱,使其扑空,惑乱其判断,尤其是对中路中坚的89军军部与117师,更以一个营插入其侧后进行袭扰,使其前进更慢。这样,就可以使坚守黄桥的部队有时间加强准备,并且不至于一开始就同时受到两路三路顽军的猛攻。王必成的老2团是很善于担任这种灵活机动的任务的。 (2)一直把韩军放到黄桥附近几里路的地段,不怕韩军直扑到黄桥街口。只有这样,才能将韩军连腚带尾一起包围在内,才能全歼韩军。 (3)用少数兵力坚守韩军集中攻击的黄桥镇,而以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这样才有可能在敌众我寡的条件下进行迂回包围,各个歼灭韩军。这是一个最冒风险、最为大胆的布置,是我独立歼韩最得力的一着。 (4)选准首歼对象,以利连续歼顽。第一刀斩向哪里,能否奏凯,对整个战局的战败影响很大。经过反复研究,选定了翁达的独立6旅。吃过晚饭,粟裕便向陈毅汇报拟订的计划草案。
三、为什么要首歼独立6旅呢?粟裕解释道,“首先因为它是主力而又比较好打。独立6旅是韩德勤系统有名的主力,装备精良。把它打掉才会震动,才会削弱韩军的实力和士气,并使中间势力和杂牌顽军不敢来凑热闹。其次,我军可以占据有利的阵地,发挥游击战、运动战之长。独立6旅是中路的右翼,其西侧20里左右按韩德勤、李守维的作战计划规定有两李、陈泰运部队列陈前进作为掩护,照理说是十分安全的。但由于李、陈已知我密约缓缓前进,我军可以埋伏在李、陈部队与独立6旅这两路的前进路线之间。背李、陈而击翁达,李、陈当然不会援翁。而中路的中坚被我前出部队阻击,前进较慢,鞭长莫及,独立6旅又不是89军的部队,李守维不大可能急速增援。由于我突击部队将从李、陈的方向猝然杀出,态势上的极大优势将弥补兵力的不足。再次,独立6旅就歼后,战局可以连续向有利方向发展。李、陈和89军之间相隔40里,空当大大拉开,就可以进一步分化对方的阵势,使李、陈参战的可能进一步缩小。更重要的是独立6旅歼灭后,大大有利于黄桥的守备,而我突击部队则可以从中路军被打开的大缺口中插入纵深,对89军实施迂回包围。所以,首歼独立6旅,这是争取决战胜利的第一关键,对战局的转变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好!”陈毅同意粟裕的意见。首歼独立6旅是一着奇兵!整个的作战计划也处处设下了奇兵!粟裕和陈毅取得一致意见后,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宣布了战斗部署。“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们可以较大胆地布置兵力,也就是说,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守卫黄桥,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 会场上一下子喧闹起来,“四分之一兵力,不就是1000多人吗?这么点人守黄桥,怎么守?守得住?”他们纷纷议论,“这也……太冒险了吧?” 陈毅敲敲桌子:“同志哥,不要吵嘛,听粟裕把话讲完!”“这么点人守黄桥的确是少了点。”粟裕笑道,“不过,如果我们仍在西、南两个方向不派部队,只派几个炊事员去警戒,部队还少不少?”一位参谋脱口而出:“还是少!”粟裕又说:“如果我们在北门也不派部队,只放一个班呢?全部都集中守东门一线,还少不少?”与会者都被粟裕这种异常的胆略惊呆了。他们仔细想了想,又觉得这样用兵真是太绝了。本身就是一种鼓舞士气、让人热血沸腾的办法。这时陶勇猛地站起来,大喝一声:“干!” 进攻黄桥总指挥韩德勤手下主力之一,就是江苏省保安副司令(韩自兼司令)89军中将军长李守维。这位中将身高体胖,拥有正规军3个师6个旅2万余人,金银财宝满箱盈筐。身上油水多了,就不大肯动弹。这次王命难违,率师出征。他在作战会议上口吐豪言一句:“解决陈毅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这句话立刻为部下所传颂。
四、10月4日,顽军到达黄桥外围,攻城战正式打响。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情况,中央指示黄桥决战期间,陈毅撤至严徐庄掌握全局,由粟裕坐镇黄桥,负责军事指挥。 这时的黄桥,成为苏北各种政治势力集中注意的焦点。李明扬日夜关注战况,陈泰运则派人站到高地上观察战况发展。这一幕两方对战、多方围观的奇景,构成了苏北战场上及其复杂的局势,也要求新四军必须迅速结束战斗。 4日下午2时,正当黄桥东门的争夺战愈演愈烈,我军阵地一片硝烟的时候,翁达率领他的独立6旅3000余人,越过高桥,直趋黄桥,来攻取守备空虚的北门了。他的部队一路纵队前进,每人一顶笠帽,完全是轻松行军的架势,好不逍遥!他们满以为新四军主力已在黄桥以东拼得焦头烂额,正是他们直入北门、勇获头功的大好时机! 翁达和几个高级幕僚骑着几匹高头大马,在本队前面由大批卫队簇拥而行。他根本没有想到叶飞、张藩、乔信明的一双双眼睛正在望远镜后边盯着他的队伍,而陈毅、粟裕手持电话听筒,眼望军用地图,正在追索着他的行踪。陈毅、粟裕他们对于出击独立6旅的时机特别重视。出击的迟早,却是全局成败所系的关键问题:独立6旅成一字长蛇前进,出击早了,只打到其先头部队,大部队会立即缩回高桥以北,逃出我军的围歼圈,我军的部署和意图就会暴露,难以达到突击迂回的目的。战斗就会持久,对我极端不利。打迟了,其先头部队如立即向黄桥北门猛犯,我守军同时对付三路强敌,危险大大增加,若使黄桥有失,全局将会大乱。 下午3时,侦察员报告粟裕,独立6旅前锋已到黄桥以北五、六里处。粟裕当即亲自赶到北门,登上土城观察。望远镜里,果然看到北面五、六里的大路上,许多群众向西南惊跑。 粟裕对于行军作战的多种数据从来谙熟在胸。他计算,独立6旅以一路行军纵队前进,两人之间距离平均一米半,3000多人将是8-9里的队伍。黄桥主高桥约15里。现其先锋已离黄桥5里,其后尾必已脱离高桥,完全进入了我军的预设战场。若再延迟,其先头部队止驻村落或向我突击,就不好办了。粟裕立即报告陈毅。“能不能再放近一点?”陈毅问,“会不会还太早?”“我计算过,”粟裕把他的“应用题”实算了一遍,“可以了!”“那就出击!”陈毅大声说,“不要放他跑掉!” 一声令下,1纵立刻分路出击,1团奉叶飞之命,分4个箭头直插独立6旅的腹部,顿时把这条长蛇的躯干部分斩成几段。经3个小时激战,以1纵为主的突击部队全歼了独立第6旅,敌中将旅长翁达自杀。顽军主力第89军失去了右翼屏卫,完全暴露和孤立了。这是韩德勤万万没有想到的,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粟裕松了一口气,对陶勇说:“估计89军33师先头部队不久就会进到黄桥,这里一定要守住。守不住,就没戏唱了。现在王必成正在通过古溪附近地区,很快就会猛攻分界。我们拖住黄桥之敌,到时候前后夹击,即可将33师消灭。那么,歼灭李守维的军部和117师就不难了。”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韩德勤组织力量,猛攻黄桥。新四军在东门一带的防守工事几乎全部被敌人炮火摧毁了。我军伤亡非常大。5日凌晨,敌第33师竟然突进了东门。
五、黄桥守卫战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粟裕意识到,在这时的战局中,黄桥如果失守,不仅这次战役的任务不能完成,新四军江北的各个纵队也势将被敌人分割,被迫分散活动,形成打游击的局面。党中央关于发展华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设想也将随之落空。因此,必须坚决夺回东门。 关键时刻,粟裕把指挥所全体人员组织起来,编成突击队,亲自带队冲往东门。正在这时,有报告说奉命增援的江南部队有一个营离黄桥只有10公里了,粟裕把左轮枪一挥,振臂高呼:“同志们,江南增援部队到了,冲啊!”部队立即士气大振,高呼口号,向敌人扑去。纵队司令陶勇和纵队参谋长张震东把上衣一脱,挥着马刀就冲到敌人中间,东门终于又被我军夺了回来。 随即第1纵队、第2纵队在完成了对独立6旅的突击任务后,已挥军南下,包围了韩军主力第89军,并于5日下午,消灭了其33师主力,活捉了该师师长。5日夜间,发起对该军的最后总攻。经一夜激战,彻底歼灭了该军军部。军长李守维在企图逃窜时,被溃军拥挤进八尺深的河沟中。此公体躯肥胖,黑夜里挣扎不起,便在河沟中惨遭没顶。顽军余部失去指挥,乱作一团,有的缴械投降,有的向海安方向逃窜。新四军乘胜追击,占领了海安。韩德勤见大势已去,带着仅剩千余人的残部逃往兴化。此后,一蹶不振,从苏北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黄桥决战以新四军大捷而告终。共歼顽军主力12个团,保安第16旅全部,保安第33师第5旅各一个团,共计1.1万人。顽军主力全军覆没。中将军长李守维、中将旅长翁达及旅长、团长数人毙命。俘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名。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迫击炮59门,以及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