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先天性的听力丧失较容易被父母发现,但仍有不少家长是直到孩子两三岁,发现孩子不会说话或说话吐字不清,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那时往往已过了最佳治疗期。 如果家长还抱有侥幸心理,把所有说话晚的孩子都当成“贵人语迟”不及时就诊,甚至一心寄希望于随着年纪增长听力能自我改善或科技发展而有更好的方法,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如果发现宝宝的听力确实存在问题,只要能及时地进行精准的听力学干预和治疗,大部分听力障碍的孩子是可以正常开口说话、正常上学,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因为“聋”不意味着一定就“哑”,事实上听觉系统和发声系统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不能获取足够正确的发音信息,因此发音器官得不到协调和指导发音的方式、方法,从而就转变成了“哑”。 人的听觉中枢、言语中枢、概念中枢的发育都有最佳阶段,超过这一阶段,发育的可塑性就会明显变小,听损儿童越早进行听力补偿,接受声音刺激就越早,这些中枢的开发也就越早。 无论是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重要的是及早进行听力干预,不要影响到中枢神经的发育,留住孩子宝贵的语言学习期,将听力损失对孩子的人生损害降到最小,方便日后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