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黄桥 新四军存亡的“背水一战” 1980年10月6日,纪念黄桥决战胜利40周年大会在南京召开。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陈毅、粟裕奉命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部队挺进苏北,在黄桥地区建立了根据地。 黄桥镇地处苏北泰兴县,南扼长江天险,北接苏中平原。以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便于与我江南部队相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威胁日寇和切断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与江南之敌的联系,对奠定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华中抗战的新局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虽然国共合作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但国民党反动派却没有从根本上放弃其消极抗战的政策。他们不断制造摩擦,寻隙向新四军进攻。当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进军到黄桥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员韩德勤,自恃兵多粮足,纠集其第89军主力和江苏省属保安旅,共1.5万多人,分三路向驻黄桥的新四军进犯,妄图歼灭我新四军主力。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jpg “背水一战” 那段时间,33岁的粟裕总是站在地图前,一看就是半天,参谋们知道,他沉默不语,就是要打大仗了。在党委会上,他说:“我们一贯的作战原则是在战略上以少胜多,在战役的打法上,我们是以多胜少;这次不同,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要求我们以少胜多。”经过反复研究,粟裕提出一个大胆而缜密的方案。他认为,从敌人的部署来看,是要消灭我军主力,因而撤出黄桥或固守待援都不是上策,应当以黄桥为中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这时情报部门急报:韩德勤以李守维的八十九师和翁达的独立第六旅为主力,组成中路突击军;以苏鲁皖游击军和两李部及苏北游击第八军陈太运部组成右路军;以第一、第五、第六、第九、第十共5个保安旅组成左路军。左右两路军掩护主力进攻黄桥。 先打哪一路呢?粟裕进而提出了一个更大胆和出人意料的方案,出其不意,用奇兵,打强敌,先打他的“梅兰芳”部队!陈毅把手按在了桌子上说:“你是说打翁达旅!”陈毅知道,翁达旅在韩德勤的战斗序列中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号称“梅兰芳”式部队(指“行头”漂亮,装备精良)。全旅3000多人,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连配崭新的捷克式机枪9挺,军官大都是“军校生”。陈毅赞赏粟裕指挥作战的个性。他绝不会盲目蛮干,他是要部队利用“青纱帐”隐蔽接敌,对行进中的翁旅实施突袭,把它截成几段,发挥我军优势,速战速决。 他们把各纵队司令政委“请”到了会议室。陈毅表情严肃,手拿一根小棍子指着地图说:“同志们看一看,就会知道这一仗的意义了。它的胜败,关系到党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抗战局面的整个战略任务,我们是背水一战。打得好,苏北的局面改观;打不好,我们就真的要到长江喝水去了。”粟裕讲完作战部署,三个纵队司令员叶飞、王必成、陶勇相继表态,誓死保卫黄桥,坚决打好这一仗!散会后,部队和黄桥周围的党政军民立即行动起来。陈毅和粟裕也分了工,陈毅在严徐庄掌握全局,粟裕坐镇黄桥前线。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7千人打赢3万人 1940年10月4日,黄桥决战打响。粟裕登上黄桥北门土城一个制高点,举起望远镜,只见东北面四五里的大路上,老百姓推着车子,挑着担子,往西南方向跑。他判断,后面就是敌人,并进行精确的计算:翁达的部队在这样的路上往黄桥赶,只能是一路纵队,每个人之间的间隔至少要一米,一个旅的队伍就要有七八华里长。从高桥到黄桥是15华里,先头部队离黄桥五华里时,后尾一定过了高桥。也就是说,敌人已经全部进入了我军的设伏地区。 粟裕立即接通陈毅的电话:“陈司令,敌人已经进了伏击地域。我看可以动手了!”“是不是再等一等,在营溪时就是因为打早了!”“不能再等了,再等就错过了时机!”粟裕在电话里喊了起来。“那就听你的,先把它切成几段,再一口一口吃掉!最好能打掉他的‘蛇头’。”放下电话,粟裕发出了攻击的命令。 顷刻之间0.,信号弹升空,冲锋号响起,隐蔽的队伍如猛虎下山,分4路插入敌人的行军行列。翁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激烈枪炮声中,粟裕接到报告,敌旅部和后卫团被歼。先头团正在回头后援。粟裕再次发出了命令:“抓住战机,一定要吃掉他!” 激战3小时,“梅兰芳”式部队被全部消灭,旅长自杀。这边旗开得胜,黄桥那边却炮声震耳欲聋。另一路敌人攻进了城内。此时粟裕手中已没有预备队,他来到了陶勇的指挥所,只说了一句:“一定要把敌人打出去,成败在此一举!”正在这时,有人来报告:“江南的老四团来增援了。”粟裕一挥手说:“好啊!江南的队伍来增援我们了!”陶勇司令员把上衣一脱,参谋长张震东抄起了马刀,叫道:“突击队跟我们一起冲,把阵地夺回来!”党员突击队冲上去了,敌人在英勇无畏的战士面前退了下去,3纵又夺回了阵地。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jpg 攻入黄桥的敌人被反击出去后,战场出现了对我极为有利的转折。我1纵和2纵穿插南下,与我守卫黄桥的3纵完成了对已经进入黄桥以东地区的李守维部的合围。我军已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李守维的部队毕竟是韩德勤手里的一张王牌,战斗力较强,多次组织进攻都没奏效。陈毅、粟裕向部队发出命令,一定要取得全胜!他们利用夜暗抵近歼敌。苦战一夜,战到第二天清晨,歼灭89军军部。李守维在混战中掉进河里淹死了。失去指挥的士兵一片混乱,我军至中午全歼了这里的敌人。 我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占了海安等地。战后清点战果,新四军在3天里歼敌主力12个团,计1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火炮3门,迫击炮59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通过黄桥决战,新四军与八路军实现了胜利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同时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陈毅曾慷慨赋诗歌颂这次著名的战役:“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资料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