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一位遭遇中国式教育的美国母亲

878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2-28 17:40:07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一位遭遇中国式教育的美国母亲[推荐]
独立头脑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

  此文原标题为:遭遇中国式作文
  文:崔米娜(Mina Choi)(美国剧作家,现随家人居住上海)



  为了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可以抄袭别人或者胡乱造吗



  儿子现在是个五年级小学生,每到他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我都心惊胆战。

  他每次都要把一篇450字的范文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一个标点符号甚至一个笔画都不能错,考试时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这篇非常严肃的文章写出来——一想到这个,我就很晕。

  我总是告诉我的朋友,特别是外国朋友:“你们如果看到那篇范文,一定会倒吸凉气,它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实在是太深了。在美国,没有一个10岁的孩子会那样子写文章。”

  我记得自己在美国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学习怎么写主题句,还写不出一个完整的段落。所以,这几年在辅导儿子学习的过程中,我实在对中国小学教育的能耐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过最近,我已经不再指导儿子写作文了——这个任务已经移交给了他的家庭教师。这位女老师会教她如何谋篇布局、修改提高。这部分是因为我的中文水平已经渐渐不足以辅导他了,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儿子自己觉得我的参与只能增加他的烦恼。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学校作文课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跟我对写文章的理解完全不同。几年前,当他刚刚开始有作文家庭作业的时候,我都会辅导他完成。比如说,如果是写《我学到的教训》,我就会让他回想一下成长经历,从中找出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来写。

  但很快,儿子就对这种方法不屑一顾了。他告诉我:“你的方法不对。我只要把别人写的范文背下来,然后改成一篇类似的题材就可以了。你讲的那些不对路子。”

  还有一次,他从学校带回来一篇得了很高分数的作文。读完之后,我满脸通红,几乎想撕掉这篇作文。“你在撒谎!里面没有一件事是真的,全是你编出来的!你怎么能这样呢?”儿子回答我说:“可是它看上去很好啊,老师很喜欢。这才是老师想要的文章——你看看我得了多少分!”(尤其是写以助人为乐为主题的作文时,老师会叫学生造假,叫学生美化、拔高自己,而不让学生写出当时遇到某个需要帮助的人时学生接下来真正是怎么“处理”这个遭遇的,一定要学生把结尾写成是升出了援手,帮助了那个需要帮助的人,有时甚至要写成动手帮人前想到了雷锋或其它某个先进人物、典型人物,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引导孩子们去说谎的一种教育方式。另外一方面,美化、拔高先进人物,塑造一个高、大、全的典型人物形象,不允许新社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有任何缺点,不许提新时代、红色新道德、红色新风尚下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缺点。同理,在对待媒体方面要求媒体尽量能不提社会的阴暗面就不提,要求媒体多提光明面、多提“主流”。——楼主批注)

  这件事后来升级到我和先生也吵了一架。先生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听到我的抱怨后,他却不无高兴地说:“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一直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承的:一遍遍地背诵范文和临摹名画,直到掌握其中的奥妙,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发展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听到这话,我怒了:“你是说,原创性不重要吗?创造力不重要吗?诚实不重要吗?”

  气愤之下,我抓住几个中国朋友,问他们:“这种写作文的方法难道真的是中国特有的吗?你们难道也认为,为了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可以抄袭别人或者胡编乱造?”

  结果是意见并不统一,有些人说可以,有些人说不应该。但一致的意见是:如果孩子得了高分的话,何必较这个真呢?毕竟,让老师满意不是件好事吗?孩子在学校也会开心的。

  气平之后,我坐下来认真读了几篇范文。不得不承认,这些文章写的确实很好,结构严谨,无可挑剔。但只是,它们都不能让我信服——因为没有真情实感,也完全不像一个10岁孩子写出来的。这些“完美的”作文像是出自一个严重依赖家长和老师的“好学生”之手,在背了一遍又一遍范文后,仅仅加入了一些切合题目具体要求的细节而已。

  现在,每当儿子临近重要考试,他都会重复同样的过程:写一篇作文,让老师和家庭教师反复修改,然后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背到一字、一画、一个标点都不差分毫,最后在考试时默写出来。

  我也放弃了干涉他,因为对这种方式我始终不能理解。我坚持认为,这些花在背别人文章上的时间,应当是留给自己写作的,即使一开始的时候很青涩、很业余,充满谬误。而我的儿子也不再在写作方面寻求我的帮助了——他知道,我只会拉低他的分数。


作者不愿入乡随俗,作者没迷上新中国博大精深的“教育文化”而是对这种“红色教育模式”始终未能加以认同,不知网友您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个美国娘们的立场?——楼主评论


[本帖最后由 审核员 于 2010-02-24 22:16 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2 08: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期待这次改革能解决问题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