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2-22 17:39:35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一、作者介绍
丁西林(1893-1974),中国现代剧作家、物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丁西林早年在上海读书,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十分喜爱。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其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戏剧作品。从看英文剧本开始,丁西林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0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业余从事剧本创作。1923年,独幕喜剧《一只马蜂》的问世,标志着他喜剧创作的开始。在此后的两年中,他陆续写成了《压迫》、《酒后》等几个独幕剧。丁西林的创作自“五四”时期起,就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抗日战争爆发后,搁笔已久的他以娴熟的技巧写成了独幕剧《三块钱国币》等多幕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山峰》等,表现作者强烈的爱国心和正义感。解放后,他改编的历史剧《孟丽君》等,思想和技巧都有所发展,且更加精湛纯熟。他的剧作,构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喜剧领域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丁西林曾任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二、文章赏析
《三块钱国币》所描写的不过是抗战时期国统区生活激流中一个极为短暂的片断。
一个阔太太的“娘姨”因打碎了一只花瓶而遭到阔太太的逼赔,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大学生杨长雄因打抱不平和阔太太发生了口角,进而面对面地进行了交锋。剧本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而将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作为矛盾的焦点,着力描写了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第一次,争论的焦点是李嫂该不该赔花瓶;第二次,焦点是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第三次是由大学生骂女主人是“一个无耻的泼妇”引起。三次交锋,层次清晰,将剧情逐步推向高潮。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出人意料。
首先,本剧剧情简单,结构严谨,矛盾集中。但是行文却曲折而不呆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次冲突紧凑、精练,而非平铺直叙、一览无余。作品在开头、结尾和情节发展的安排等诸方面,都显示了作者在戏剧结构方面的独具匠心。剧本采用了类似摄影中的聚焦手法,生动、细腻地展示了剧中人的性格特点,而“慢起”、“紧收”的喜剧结构又给人以一种奇峰突现的艺术享受。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一个剧本的结尾可以紧收,也可以慢收,前者如交响乐,在最强烈的高潮时突然以千钧之力一下收住,刹时万籁俱寂,令人目瞪口呆,半响才如梦初醒;后者如迂缓潺 的溪流,不知其所止,在一个曲幽之处悄然隐去。”《三块钱国币》正是这种“紧收”的代表,在作品高潮的顶点,突然以惊人之笔一下子刹住,使人半晌才“从心里笑出来。”
其次,本剧从内容和情节及人物语言上都给人以一种幽默感。作品对剧中人物的刻画,着笔于人物的性格的揭示,通过对语言、动作、神态的渲染,表现出别具一格的谐谑。英国喜剧作家康格里夫在《论喜剧的幽默》中指出:“幽默出于自然”,“幽默显示我们的本色”,它“是一种特殊的、不可避免的言谈举止的方式,只对某一个人来说是特有的、自然的,从而使他的言谈举止与别人相区别。”我们现在对幽默的一般解释是“言语或举动生动有趣而含义较深”。把这些看法和丁西林关于喜剧“着重给人回味”,是“理性的感受”,“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的观点相结合,并与《三块钱国币》相对照,不难发现,作品之所以意味深长、幽默感力透纸背,正由于它给与人们的是“经过思考的感受”,这一感受的基础即在于自然天成和符合逻辑的性格刻画。作品中自始至终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在剧中人物的性格自然展示的过程中,观众发出幽默的笑声,它饱含着对剧中人物形象的肯定或否定。这就构成了《三块钱国币》喜剧效果的最佳境界。
再次,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也比较含蓄,剧本描写的是抗战时期国统区生活的一个画面,作者意在通过人物性格的揭示暴露当时国统区社会的现状:物价飞涨、有钱人花天酒地还抱怨不停,穷人只能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警察们趋炎附势。这些内容作者并未刻意表现,但在剧本中又无处不在,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社会现实清醒的认识。
总之,喜剧《三块钱国币》从取材到构思成篇,突出地显示了作者的现实主义创作观,显示了一个喜剧作家对现实深刻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在可笑、可惊、可喜的表面情节之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深沉的幽默。
三、主要人物形象
(1)吴太太
她是这出独幕剧着力表现的人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产阶级妇女的自私、泼辣,斤斤计较和盛气凌人。她以欺压比自己弱小的人为乐,仅仅因为李嫂打碎了一个花瓶,她就不依不饶地要她赔偿,甚至不惜典当李嫂惟一值钱的铺盖,只要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一丝损害,可以不择手段,不管别人的死活。这是作者集中抨击和讽刺的人物。
(2)杨长雄
这是作者着力表现的正面人物。他是个流亡的大学生,他能言善辩,富于正义感,有着好打抱不平、爱管闲事的美德,但又有年轻人的意气用事的特点。他与吴太太的矛盾构成了全剧的戏剧冲突,面对吴太太对李嫂的不公平要求,他挺身而出,为李嫂讨还公道,有着善良人的同情心,与吴太太的冷酷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他又有着年轻人血气方刚、意气用事的特点。面对吴太太蛮不讲理的纠缠,他终于忍无可忍,动手摔碎另一只花瓶以示抗议。我们从这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作者对这类年轻人的喜爱。
(3)成众
身份与杨长雄相同,却没有杨身上的正义感,遇事常常和稀泥,作者对他也有讽刺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