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71岁的著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首次公开了自己宝贵的养生心得。他告诫所有因为事业而忽视了健康的人们:在影响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要健康先有健康生活方式!
“那么,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按世界卫生组织总结的标准,健康有四大基石: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我认为应该再加一个,就是早防早治。”
生活有目标,长寿几率高
在所有“健康基石”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也是很多成功人士最难做到的。有一位著名的医学家曾经说过:“在所有对健康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的是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境。这些情绪包括了忧虑、惧怕、贪求、怯懦、愤怒……” 大家也许不知道,人体每天其实都会产生3000多个癌细胞,但为什么并不是人人都会得癌症呢?这是因为,在我们身体里面有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它们的职责就是专门攻击、消灭癌细胞。但有研究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一个人整天处于情绪低潮中的话,“自然杀伤细胞”的威力就会下降20%以上。 怎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呢?我的经验是首先给自己的生活设立一个目标。英国有科学家在40至90岁的人群里做了一个7年的追踪调查,在这一人群中,有60%的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被定为A组;有5%的人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被定为B组;还有35%的人对有没有生活目标不确定,被定为C组。结果,7年过去了,B组中有3000人病死或者自杀,比A组足足高了1倍,而B组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比A组多了一倍。我想这个例子就是为什么要树立生活目标的最好证明。
学会享受三种“快乐”
知足常乐。生活要有目标,并且执著地追求这个目标,但这并不代表要对自己苛求。因此,我们应该将目标设定在自己可达到的范围内,更要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学会肯定自己。 自得其乐。孔子有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放到我们的工作中,我的理解是,对同一份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比不上喜欢这份工作的人,喜欢、爱好这份工作的人又比不上能够陶醉于工作中的人。因此,如果我们能沉浸在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中,那么我们就能忘却很多外来的烦恼,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世界当中。 助人为乐。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总能收获好的人缘,人缘好,与周围的人相处愉快,心情当然比孤独的人要畅快得多。
早防早治,轻伤要下火线
很多常见病、致命病最初往往都是看不见的,经常是经过10至15年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 李嘉诚先生说过:“人的健康如堤坝的保养,最初发现有漏洞,只要很小力量便可堵塞,但如不加理会,到快崩堤时才作补救,则纵使花更多的人力、物力也没有用。”所以,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轻伤就要下火线。
即使再忙,也要运动
在我的健康词典里面,几十年来都没有离开过两个字——锻炼。即使再忙,只要有十分钟,我都会抓紧时间锻炼,例如在家跑跑步,我的跑步机就摆在卧室的床边。 不过,现在不少人的运动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以为打羽毛球、篮球,出身汗就达到运动目的了。其实不然,我们还应关注体质锻炼和功能锻炼。例如肌肉,如果我们能通过举哑铃、俯卧撑等锻炼保持肌肉的力量,那么肌肉对关节、脊柱的支撑就会增强,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中青年人年纪轻轻地就腰酸背痛了。同样,如果我们通过慢跑增强了自己的耐力,那么心肺功能也就会变得更好。还有柔韧性,是帮助身体平衡的。
调整饮食,迫在眉睫 近年来有一种趋势让人担忧,就是直肠癌和结肠癌在中国的高发。这与中国人几十年前的饮食习惯关系很大,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已经成了大多数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肉类与蔬菜的比例严重失衡,直肠癌就多起来了。 因此,调整饮食结构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肠癌,还有很多疾病都与不良饮食方式有密切关系。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另外,一日三餐的安排也很值得注意。按照很多健康专家的倡导,应该是“早餐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