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们经常头晕,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会晕,乘电梯也晕,看电脑显示屏久了也晕。这对于人来说是非常苦恼的一件事,认为这是一种病,多方求医,各种检查:核磁共振、CT,神经内科可能会诊断为耳石症,可无论怎么转换体位都不能改善头晕的症状,吃药打针也不能缓解,病人可能会认为得了不治之症。辗转多次治疗,逐渐失去信心,但引起头晕原因仍未找到。那么头晕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头晕顽疾是否能解决呢?
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从最基础的问题讲起。
头晕是指感觉自身和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错觉。可能会感觉自己和外界物质的旋转和颠簸、摆动、浮沉等错觉,头位变动或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摔倒的症状。其引起头晕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1):前庭系统问题 2):颈源性问题。 而我们今天则主要讲述颈源性头晕。
有人认为颈椎所引起的头晕问题并不多,事实上,颈源性眩晕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但也经常会被误诊。
颈源性头晕:顾名思义是因颈椎的慢性劳损和急性损伤所致的枕后肌群,颈伸肌群紧张,颈椎关节的错位、增生甚至椎间盘突出导致的交感神经障碍,椎动脉压迫或痉挛,颈后肌群本体感觉紊乱出现各种眩晕的症状。其中因椎动脉受到刺激和压迫而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被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会有很多症状:颈痛、僵硬、活动受限并伴有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头晕、偏头痛、耳鸣同时伴有交感神经的症状:胃肠和吸气管、呼吸系统改变。这种眩晕一般会发生头面五官症状和体位性眩晕的加重,严重者可以促使影像学的改变。
大脑供血不足主要是指椎动脉受到刺激和压迫时,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椎动脉是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到颅内核基底动脉分为4段,包括起始段、孔内段、寰枕段、枕骨颅内段,任何一部分血管的的畸形以及受刺激都会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临床上相应的眩晕症状。
起始段,起自锁骨下动脉至第6横突孔,穿过颈长肌和前斜角肌,所以当颈长肌和前斜角肌紧张时会导致椎动脉受压迫。前斜角肌综合征导致上肢的痛麻,但它也会引起椎动脉的压迫。
前斜角肌:起自第3~6颈椎横突,向下并稍向前外侧止于第1肋上面的前斜角肌结节,可使颈前屈或侧屈,亦可提肋助吸气。前斜角肌与其后方的中斜角肌及其下方的第1肋之间夹成斜角肌间隙,臂丛神经根和锁骨下动脉通行此间隙。
颈长肌:起于C3~T3椎体,止于寰椎前结节和C2~4椎体
孔内段:第六颈椎到第一颈椎前内侧端,只要在血管动脉和神经走形的地方,它一定有纤维脂肪的的筋膜层的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但是也是会造成卡压和压迫的。椎动脉表面具有非常丰富的交感神经,很多时候不知情的持续、长久压迫,只要造成交感神经就会对椎动脉引起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表现为间歇性头晕。
寰枕段位于枕下三角内,自第一颈椎的横突孔上方穿出垂直向后至寰椎绕椎动脉沟向内向前走形,然后穿过寰枕后膜的外缘沿椎动脉沟进入椎管,贯穿脊膜垂直向上进入颅内。椎动脉是由寰枕后膜后面进入前面,然后进入枕上三角。上面为头半棘肌覆盖三角。寰枕后膜对神经很少卡压。
寰枕后膜是个间性组织,不具有主动收缩性的。然实际情况上来说:第一,寰枕后膜比较难以对椎动脉进行卡压;第二,即使寰枕后膜对椎动脉进行卡压,也很难对其进行治疗。因为寰枕厚膜下面为延髓,当触及时,易发生损伤,产生不能挽回的后果。当椎动脉在此处受到压迫时,可能还会伴有心慌、胸闷这种交感神经的功能症状。且与迷走神经很相近,如果肌肉紧张,伴有颈枕部的疼痛,甚至入睡困难,失眠,因此它的损伤我们考虑颈痛、头晕、恶心等头面部五官的症状,但是其意识一直保持清醒,如:过马路时听到后面有人叫突然转头,然后猝倒,又会起来,但意识清醒。
其他颈椎问题也可导致眩晕: 钩椎关节的横向增生,导致颈椎失稳。发生压迫和刺激的改变引起头晕。
寰枢关节半脱位很容易产生头晕症状,有时会刺激到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临床上如何诊断病人主诉的头晕: 首先判断头昏还是眩晕,然后中枢性或周围性,跟颈椎是否有关系(如何联系), 比如胸锁乳突肌转头,起床或睡下等于姿势有关的动作头晕。 如果是交感神经障碍导致的眩晕:眩晕的发作与头颈姿势无关,但会表现为面色发白,舌质紫暗,头皮和皮肤可见不同程度的水肿。
如果是颈后肌群本体感觉紊乱所致眩晕:低头位和极度后伸位眩晕加重,中立位眩晕减轻。
而上述所说的病人头晕,坐车晕很多时候都是有颈椎的问题引起的,可能是关节的错位刺激了椎动脉和交感神经,也可能是附着在颞骨乳突上的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颈夹肌、头最长肌的损伤导致了前庭系统的损伤,也可能是颈椎周围的软组织的损伤卡压了椎动脉引起的供血不足导致的头晕。只要分析对了,头晕是能得到有效治疗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更多的启发与灵感。欢迎转发分享,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欢迎加qq2446818868咨询交流。(我不一定在线,留言就好,我会一一解答,谢谢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