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转帖]教师对学生戏改古诗要引导莫训斥

7277人阅读  2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7-7 22:07:44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人在旅途,处处是风景。在列车上,邂逅两位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儿,与我对坐。一路上两个孩子嬉笑打闹不止,性情活泼,言谈风趣。当车程过半时,忽听得他俩齐声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龙卷风/看你往哪跑?”

    诙谐幽默,合辙押韵,令人不禁哑然失笑。看来,媒体有关龙卷风的报道,对孩子们震撼不小,嬉笑玩耍中都充分体现出来。如今的孩子,好生了得,年仅9岁,就敢触动文学经典,且颇有一些诗意才情,着实令人喜欢。

    回到家中,我将路遇的故事讲给正在读小学的孙女听,她对我的述说不以为然,竟然又顺口朗诵出其它几首戏改后的《春晓》版本,惹得全家人好一阵哄堂大笑。

    孙女自豪地讲述着,歪批和戏改现行教材中的古体诗,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和家常便饭,几乎教材中的所有古诗,都有戏改过的版本。但同学们私下这些“杰作”,绝不能向语文老师透露半点儿风声,否则创作者可就惨了,遭遇的又将是语文老师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

    “不好好学习,就知道搞这些歪门邪道!”

    听罢孙女的一番述说,对老师的做法倍感不可思议,学生模仿古体诗顺口发挥,借此抒发自己感慨和联想,难道不是一种创新?学生何错之有?老师对学生的课下活动,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才是,为何还要严厉训斥?甚是不解。

    中国教育的弊端,学生很少有创新意识,这大抵就是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尔科学奖的原因所在。令人不由得联想到犹太人的教育,这是世界上获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历史上曾有169人获此奖项,犹太人在世界上流浪2000多年,却没有一个乞丐,其秘诀于何处?重视教育,尊重教师,挚爱书籍,崇尚创新。

    无论学校和家庭的现状,不可谓不重视教育,但却陷入了教育的误区,分数和升学率至高无上,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未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孩子早在幼儿、中小学教育时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就已被扼杀在摇篮里。家长只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学校只要教师的升学率,教师只求学生考高分。种种社会因素造成国人教育理念的实用和短视,一切都在恶性循环着,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循规蹈矩,家长急功近利,不需要学生有什么创新意识,也无需学生追根问底为什么?这实在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

    我常常想,莫言之所以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得主,大抵与他早年的辍学经历有关,倘若也按部就班地接受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也许就不再是今天的莫言。

    “春眠不觉晓/处处为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一诗,通俗易懂,妇孺皆知,至今已传唱1400年之久。这首抒情的山水小诗,悠扬顿挫,琅琅上口,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就开始学唱,早已烂熟于心,升入小学三年级后,教师还要求课上背诵,学生早已心生厌倦。小小孩子,猎奇心盛,对经常重复的事物十分腻烦,常常以歪批和戏改的方式从中取乐,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并非道德品质的错误。作为教师,听了、见了孩子们的这些恶搞游戏,如果不想表扬和鼓励,那就笑笑而已吧,何必较真?为何对学生一定要严加管控呢?

    遥想当年,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小学时代,学习基本停留在识记层面,压根儿就不具备戏改教材、歪批文学经典的胆识和天赋,所以只能在雷池之内徘徊,不敢逾越半步。

    时代不同了,孩子们与老一辈之间已是今非昔比,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繁多,掌握知识的范围宽广,思想活跃,无拘无束,敢说敢做,典型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们敢去触动文学经典之作,古为今用,以此展示自己的才华,彰显个人的表现欲,是勇于创新、敢于作为的表现。教师对此不能阻挠,不该训斥,相反应为拥有一批聪慧大胆的学生感到骄傲与自豪。

    小学生,天真活泼、顽皮好动、表现欲强烈、想象力丰富,且伴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教师对此要因势利导,将孩子们的好动、好说、好嬉笑、好表现的习性,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语文教师不妨定时为学生专门开设文学创作课,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自由创作,并在课堂上宣读自己的作品,开展诗歌竞赛,看谁的诗写得最漂亮?将学生私下的“旁门左道”转变为课堂上的公开创作,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也许,在他们之间就蕴藏着莫言式的文学天才。对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有些欠缺的作品应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总之,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发掘潜能,锻炼成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教师,要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学生,懂得孩子们困惑于何处?他们到底欢迎什么?厌倦什么?只有对学生了如指掌,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教师,要真正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和谐共处,平等相待,学生只要不属于道德品质问题,那就少批评,多鼓励。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有可能收到教学改革的良好效果,

    教学,教学,边教边学,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让天真、活泼、纯洁、善良的孩子们,天天高高兴兴的自由学习,让小学校园里永远充满灿烂的阳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8-18 19: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5-8-31 21: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