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记忆 ——故乡的“十香菜” [bobomusic=1]20516[/bobomusic] 如果说乡愁是一汪清泉中的明月,无法触及而又勾人心魂;那么乡情则是一枚悠悠的落叶,承载着远在异乡的我想家的梦。 离开家乡二十余日,家乡味道依然还停留在嘴畔,停留于口中,停留在我的记忆里,全因每年返乡行囊里会装满母亲亲手做的各色菜肴。 今天要说的是乡味浓郁的“十香菜”。我一直固执认为这“十香菜”只在我的家乡有,而今百度后发现,其实这道菜遍布江苏省的大部分城市、乡镇,大同小异。再细细看过,总觉家乡的要好些,人道是“月是故乡明”,我却道“食是家乡香”。 “十香菜”又名“石香菜”, 是过去盐城除夕团圆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它由菜干(马齿苋晒干)、干扁豆、干豇豆、茨菇、豆腐、百叶等混合在一起烧制而成,主材是菜干和干扁豆。现如今人们再怎么改良,这两样主菜还是不会缺少的,其他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取而代之。有一点很有意思,十香菜,十香菜,是由十个数量不等的素菜组合而成,似乎大家都遵循这一点,不会再随意掺杂其它。 记得小时候,每年除夕这天,临近暮色,奶奶便将夏日里晒得“蹦脆”的菜干拿出来,用水分别浸泡上。这些个菜干需从暑天起开始准备,历经摘取、挑选、洗净、晒干,反复晒干,储藏,一直到除夕的到来,它们价值才得以体现。待浸泡软之后,将选好的一系列“素材”按照先后顺序进入锅中,逐渐翻滚直至煮熟,至此它们的价值得以淋淋尽致体现出来。说来也怪,由十个不等的素菜组合而成的这道菜,还未出锅竟也能“香飘十里”,将我们这些在院落里嬉闹的小屁孩给吸引过来。大伙儿总是迫不及待地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去捏上一小撮放嘴里,一心想能最先尝个鲜,却总是会被奶奶给盯上,冷不丁屁股上就挨了一下子。倘若吃到嘴了,挨一打也就罢了;没吃到的也只能嘟着个小嘴儿,眼睛直勾勾看着吃到的那人的嘴巴一动一动,剩下干咽口水的份,期盼着除夕“晚宴”早点开席。 每年都是一样的步骤,一样的烹制,一样的锅,一样的盆。就像事先预算过一样,刚刚好盛满一大盆。过了正月初一,饭桌上便一直要端上这盆“十香菜”,记忆中这一端就要端到农历的两月底,有些农家大概可能更久些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大部分家庭的“十香菜”已经被林林总总的各式菜肴所替代。准备这道菜也着实需要工夫,现下人们都那么的忙碌,谁还会为一盆全素的菜肴而花费工夫,花费心思呢?!而如今我有幸再次吃到,全因我和嫂子爱吃这道菜。母亲也照着准备了一番,最后端上来的是一盘子“十香菜”。 一盆子,一盘子,可见我们的传统在渐渐小去、远去。不知多久后,这道菜会从我们的餐桌上消失呢? 庆幸的是,我不用担心。嫂子喜欢这道菜,决心学会这道菜。我是沾了嫂子的光了,“十香菜”的美味不会只停留在我的记忆中,会永久在我的唇边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