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母校黄桥小学 86届校友 严 宁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每当听到罗大佑的这首《童年》,我总是会回想起那些快乐而简单的童年时光,那些可爱的小伙伴,还有那些经历过的喜怒哀乐。而上述种种,又经常同一个地方联系起来,那就是我的母校——黄桥小学。 我于1981年进入黄小,1986年从黄小毕业,在黄小度过了5年幸福的童年时光。当年我家也在十桥中路上,黄小斜对面,走路不过两三分钟而已。我对当年学校的建筑物已经印象不深,只是大致记得进入校门后是一个广场,一般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东边是一栋三层的教学楼,三四五六年级在这栋楼里上课;西边有一排教室和办公室,再往西是操场;正对校门的最里面是一排平房,好像图书室是在那里。记得三年级时,图书室刚刚建好,学校号召师生捐款购书,我就把所有的零花钱一共五块多都捐了出去。我还记得在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鲁滨逊漂流记》。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小学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学校好不好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和漂亮的建筑物,而在于是否有一批优秀教师。我在黄小就遇到了不少好老师,这里就说说几个印象深刻的吧。 第一位是我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当时张老师三十多岁,留着清爽的短发,面容清秀,和蔼可亲。她对小朋友们很和善,很少发脾气,我们都很喜欢她。张老师教语文,普通话很标准。后来我在外地求学期间和参加工作后,都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北方人,或者是北京人,因为我的普通话相当标准,不象许多南方人那样,讲普通话时带有明显的口音。这都是拜当年张老师所赐,为我打下了良好的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基础啊。一年级结束,张老师就调回无锡工作了,以后再也没有遇见过她。时隔三十多年,张老师应该还好吧? 第二位是我三年级至五年级的班主任成老师,她也是在黄小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当时成老师还很年轻,也就二十多岁吧,身材娇小,长着一张可爱的娃娃脸,留着短发。成老师也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她让我们写日记,记录下平时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这样一方面让我们学会观察人和事物,留意身边发生的点滴小事;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我们的写作能力。记得我的第一篇日记写的是我家刚买的三条大金鱼,因为描写得生动,成老师给了我好几个“红圈”。 第三位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尤老师。尤老师身材苗条,长发披肩,着装在当时也算时尚,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是一位“美女老师”。因为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一般要求用算术方法解,不能列方程,所以有些题目还真难。尤老师教了我们许多解题方法,有些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去年有个同学请我帮他小孩解答一道小学奥数题,我三下五除二就做出来了,这就得感谢尤老师了。尤老师不但教数学,有时还兼音乐老师,歌唱得好,还会弹琴,可以说是多才多艺了。 正如罗大佑在歌中所唱:“迷迷糊糊的童年”,我小时候未曾关心黄小是哪年建立,历史沿革又是如何,去年才得知,母校已经即将过110岁生日了。事实上,小学阶段对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以及人生观,无一不是在小学阶段塑造的。我衷心祝愿母校的事业蒸蒸日上,也祝愿有更多的小朋友在黄小度过幸福快乐的童年。 严 宁简介: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信息化主管,工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高级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