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正确认识丁文江及其思想 办好丁文江故居纪念馆(宋广波)

12135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87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7-31 08:34:21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云帆 于 2013-7-31 08:37 编辑

      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10月,在丁文江幼时生活、读书的故宅里共同探讨“丁文江故居纪念馆”的建馆事宜,倍感欣慰,也倍感高兴。
      4年前,也是这个时节,也是在黄桥,我们很多在座的朋友都参加了“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本人在那次盛况空前的大会上发言时,曾说道:“本人在从事丁文江研究的同时,还大力呼吁4件事:恢复丁文江故居并举行120周年纪念活动;岳麓山修复丁文江墓;希望今年在北京召开一次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博物馆和地质图书馆等有关地质机构树立丁文江铜像。这4个愿望,已经实现了2个。”4年过去了,当年的愿望,又有1个变成现实:在2010年的这个时候,丁文江先生的铜像,和他的两位亲密朋友兼同事——章鸿钊、翁文灏一起塑立在了国民政府的故都南京----原地质调查所旧址。而今天,我们再聚首在这里,又为建立丁文江纪念馆而出谋划策,实在令人兴奋!
      丁文江先生不仅是中国地质事业最重要的创始人,而且是中国科学事业的先驱。除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古生物学、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历史学、考古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特殊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领域,丁文江所发挥的作用都是开拓性的。丁文江既是职业科学家,又是科学思想家、杰出的科学组织家。在他的身上,恰到好处地集合了专门科学家、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者等多重角色。丁文江先生提携后进不遗余力,爱护学生犹如子弟。丁文江先生有极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超强的行政干才。
      作为一位现代公共知识分子,一名真正的爱国者,丁文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热爱国家,热爱家乡。他担任淞沪督办公署总办的那段经历,常为时人和后人诟病。丁文江所以要担任这一职务,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保卫江苏。丁文江先生曾经在奉系军阀的地盘上办煤矿,对奉系军阀的黑暗与腐败,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最担心的是奉系军阀蹂躏江苏,他曾经跟朋友说,如果胡子来统治、压榨我们江苏人,我是不能坐视不管的。因此,他希望与当时口碑稍好的军阀孙传芳合作,利用和帮助孙传芳挡住南下的奉系。在1930年代,丁文江先生听说黄桥中学办得很有成绩,就让其四弟文渊回家乡对该中学进行考察,并表示:如果黄中确有成绩,就和族人商议,将丁氏义庄的部分财产捐赠黄桥中学。笔者在研究丁文江先生过程中,就发现了由丁文江参与制定的黄桥中学的办学章程。
      在今天,丁文江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一定要研究丁学,继承丁学,弘扬丁学。在最近10年来,对丁文江先生包括科学贡献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进展,但是,仍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研究方面,更加努力,多出好成果。
      建立丁文江故居纪念馆的设想,不少有识之士早在2030年前,就已经开始呼吁,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这一工作进展艰难。不过,我很早就坚信:丁文江纪念馆早晚都是要正式挂牌的。以丁文江先生在近代中国科学、政治多方面的影响来看,实在应该有一个纪念馆才能与他的地位相配。现今存留下来的丁先生故居,保留了丁先生幼年时代生活、读书的原貌;加之它又是一组典型的清代建筑群,其规模、建筑风格在江北一代亦极其少见,这是建立故居纪念馆的客观优势。
      江苏自明清以来,即为我国人文荟萃之渊薮,有尊重先贤的传统,加之目下又是经济大省,做好丁文江先生的事情,是有各方面优势的。而且,丁文江作为江苏的名人,做好包括建立纪念馆在内的一系列工作,都是责无旁贷的。
所以,今天建立丁文江纪念馆的各项条件均已经具备。我们该做的,就是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步骤,将这件事切实做起来。
      未来的丁文江纪念馆,一定要成为介绍丁文江先生生平、事业最完备的地方,要成为丁文江文物、文献资料收藏最完整的地方。举凡布展、文字说明都要一流。
      丁文江故居,要切实注意周边环境的保持原汁原味。故居在米巷,假如我们把米巷拆除了,建立一片楼群,故居被高楼包围,那将是最失败的。因此,一定要保护好故居周边的环境。我来到这里后,听到这边的朋友说,米巷会得到很好的保护,非常高兴,我一定把这个消息传给关心这件事的有关丁氏亲属。
      作为丁文江研究者,本人愿意贡献绵薄之力,为故居纪念馆的建立、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宋广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7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16: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故居在米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