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易中天《成都方式》给我们的启发

1515人阅读  0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8 12:13:16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以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思路清晰、政策配套、措施得力、工作到位,虽然仅两年的实践,成都农村面貌和城乡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创造了“三个集中”的经验和“幸福梅林”等模式,使农民“发展有路子、就业有岗位、增收有来源、居住有环境、生活有保障”。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在对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做跟踪调查后,结论是城乡差距已经缩小到1:2的水平,为全国城乡差距的平均值的一半。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受益最直接、最大。
在土地集中上采取顺包反租.农民包产到户的承包关系不变,但是他把地租给业主。这样,业主和农民就形成了两种关系。第一种是租赁关系。业主租用农民的土地,要向农民缴租。这样地主是农民,业主是长工。但是业主规模经营需要工人,农民就成了农业工人了。这就形成了雇佣关系。农用土地、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以后,就土地使用权而言,农民是地主,业主是佃户;就农业企业而言,业主是老板,农民是工人。一个租赁关系,一个雇佣关系,业主和农民互为老板。
这是农业上的第三次革命。
第一次打土豪分田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是分田到户以后,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当时就那么一点东西。你分一头牛,我分一张犁,他分一间屋,都是残缺不全的,有的家庭还没有劳动力。于是农民联合起来你出农具,我出劳力,共谋糊口。
就有了互助组、合作社。但是后来搞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违背了经济规律。承包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农民一夜之间吃得饱了。但是富不起来。因为千家万户的农民闯千变万化的市场,怎么适应得了,又怎么对付得下来?每个人种点枇杷,每个人种的枇杷都自己挑着担子去卖,走不了十里地,卖不出好价钱。这种经营方式,即便脱得了贫,也绝对致不了富。
当土地向业主集中以后,规划经营规模经营了,情况就大不一样。第一,业主来了以后,农民第一笔收入,也就是租金收入。第二,农民还有一笔收入就是打工,每天可以挣到工钱。第三,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农民增收了,农业增效了,农业的投入也解决了,大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而且,从分散经营到吃大锅饭,到包产到户,再到规模经营,是螺旋式上升。所以说这是农业上的第三次革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