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陈冬冬:试论丁文江整理《徐霞客游记》的成就

3100人阅读  1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7-19 15:16:45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民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他十分推崇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及其考察记录《徐霞客游记》(以下或简称《游记》)。1921年,他曾在北京“文友会”用英文演讲徐霞客,“特别表彰他是中国发见金沙江是扬子江上游的第一个人”。 [1]1926年,他在《小说月报》(第十七卷号外)上发表《徐霞客游记》一文,表彰这部《游记》的突出贡献。他又亲自整理《徐霞客游记》,作了一册新地图,又作了一篇很详细的《徐霞客年谱》,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
丁文江是中国近现代表彰徐霞客贡献的第一人,也是中国近现代研究“徐学”成果较为突出的学者。丁氏整理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是近现代《游记》最具代表性的标点整理本之一,对推动徐霞客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文本载体。研究丁文江整理《徐霞客游记》的成就,不仅有利于全面认识丁文江对徐霞客研究的历史贡献,也对今天我们更好的整理、利用《徐霞客游记》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一、丁文江整理《徐霞客游记》的条件
丁文江能够从专业角度审视《徐霞客游记》的价值,并对《游记》进行成功的整理,并不是偶然的。他少年时所受的传统文化教育、留学时获得的专业知识积累以及后来的考察实践经历,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家庭及传统教育
据其兄丁文涛《亡弟在君童年轶事追忆录》回忆,丁文江“生而有殊禀,神悟卓绝”。而丁氏幼时,“在襁褓中,即由先慈教之以识字”,打下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 [2]
而等到丁氏五岁之后,得以进入私塾,接收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当时,“取士犹用八股文,塾师比以为教”。丁氏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突出的才能,“偶一文成,师必称善”。但他并没有将自己的眼光局限于此,“顾以为是直优俳学语,不甚措意”,保持了广泛的兴趣。 [3]“五岁就傅,寓目成诵,毕五经、四子书矣……亡弟就傅后,于塾中课业外,常浏览古今小说,尤好读《三国演义》……六七岁后,即阅《纲鉴易知录》,续读四史、《资治通鉴》诸书,旁及宋元诸儒语录、学案……又得顾亭林《日知录》、黄梨洲《明夷待访录》、王船山《读通鉴论》,爱好之,早夜讽诵不辍……于古文,始尝推许韩昌黎,继而病其思想之隘,弃去之,独乐诵大苏纵横论辩之文。” [4]其阅读范围博涉经、史、子、集四部,积累了比较广阔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
丁文江后来以其留学背景、地质专业知识以及对科学教育的提倡而知名,其少年时所受的传统文化教育往往被人忽视。但是,丁氏能够具备整理《游记》等古籍的能力,却正是这一阶段打下良好传统文化基础的结果。
(二)专业知识积累
1899年,丁文江13岁时,因为一篇《汉武帝通西南夷论》,被知县龙研仙“许为国器,即日纳为弟子”。 [5]1902年,龙氏又托胡子靖将丁文江带到日本。丁氏自此开始了留学生涯。
丁文江在日本住了一年半时间。据李毅士《留学时代的丁在君》一文回忆,当时在爱丁堡留学的吴稚晖,“常有信给东京留学生,称苏格兰生活的便宜,劝人去留学。”丁氏于是“便动了到英国留学的意思。” [6]1904年,他与李毅士、庄文亚带了十多个金镑便上船赴英国留学。
丁文江在英期间,上了两年中学,1906年跳级考入了剑桥大学。但是却因为经济原因,只上了半年便辍学。几经反复,于1908年进入格拉斯哥(旧译格阑斯哥)大学,“所选的主要学科是动物学,副科是地质学还有其他一种”。第三学年,他“曾修了地质学也作为主要科并地理学为副科”。1911年,“他是格阑斯哥大学的动物学与地质学双科毕业。” [7]
多年的留学生涯,尤其是格拉斯哥大学的地质学的学习,为丁氏成为著名地质学家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从西方科学角度审视《徐霞客游记》提供了可能。
(三)考察实践经历
丁文江一生,以重视野外考察而著称。其中,1914-1915年,他曾到云南、四川等地做矿产地质调查,路线恰好与三百年前徐霞客的最后一次“遐征”的路线有所交叉。他在这次考察期间,“倦甚则取《游记》读之,并证之以所见闻”。 [8]丁氏后来写了《漫游散记》来记述这一次考察活动的见闻。胡适称“在君的西南游记中,最富于文学趣味的当然要算他写金沙江的几篇文字”,而他写金沙江,正是“用徐霞客开头”。 [9]
丁文江的亲身考察经历,无疑也对他整理《徐霞客游记》有重要的帮助。胡适就肯定丁氏考察的“亲身经验”与“新地理知识”同为他整理《徐霞客游记》的重要条件。 [10]
二、丁文江整理《徐霞客游记》的成就
丁文江的传统文化教育、专业知识积累和考察实践经历,为他成为中国近现代研究“徐学”的第一人提供了重要帮助。他整理的《徐霞客游记》,作为该书近现代最重要的标点整理本,成为后人研究《游记》无法绕开的桥梁,试将其成就归纳如下:
(一) 广列众本,考证源流,精选底本
调查、了解同一书的各种版本,考清版本源流和系统,确定底本,是从事古籍整理、校勘的基础。丁氏所见游记,“沈松泉之新印本外,有《集成》之铅字本 、扫叶山房之石印本、光绪年之活字本、嘉庆年之叶氏初刻本、蒋君汝早及叶君景夔所藏之清初抄本”,“又有咸丰年印本”,可谓广备众本。 [11]
丁氏又在考察诸本源流的基础上,确定以叶廷甲本作为整理《徐霞客游记》的底本。“盖叶本为诸印本之宗,且系据乾隆年先生族孙徐镇初刻之本,而参以杨明时、陈泓各家精抄之本,其价值实远在诸抄本之上”,因此“校雠所据,一依叶本”。 [12]叶廷甲是清代著名较雠家卢文弨的弟子,其刻本虽非《游记》最早刻本,却是在该书第一个刻本——徐镇本的基础上,结合杨明时本、陈泓本两个较好的抄本精校而成,可谓后出转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整理《游记》时,发现稀见的季会明抄本和徐建极抄本之前,叶本无疑是《游记》最好的本子。丁氏的选择可谓允当。
(二)依据文献,考定篇目
《徐霞客游记》在徐氏生前并未定稿,系徐家塾师季梦良整理而成,又经历清初兵祸,有所散失,篇目难以确定。叶廷甲曾云:“廷甲闻郡城庄氏家藏钞本有六十卷……庄后人曰‘先世信有之,今已散失。’果尔,今之所刻,不过六分之一耳。” [13]如此,则《游记》亡佚大半,价值大打折扣。
丁文江跟据《季梦良跋》、《陈木叔墓志》及陈泓《诸本异同考略》,确定了《日记》的残缺篇目:“滇游一册,原稿毁于火,曹氏抄本亦不全,今更不可复得。其余则崇祯十年缺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十日,十一年缺十一月十二日至是月底,十二年缺三月三十日,十二年缺三月三十日至四月九日。盖原稿均有记,因乱散失,季氏再为收拾时,遂无从补缀耳。” [14]
丁氏又考定了《日记》本无其稿的篇目。他通过《季梦良跋》及黄道周《狱中答霞客书》,考定“原稿十九年九月十五日以下,本无日记”。又考定“其他如万历三十五年之游太湖、三十七年之游泰山、孔陵、四十一年之游落迦山、四十二年之游南京、天启四年之游荆溪、勾曲、崇祯元年之游罗浮、二年之游京师、盘山、八年之游闵嶂,殆当时原无记录,与残缺无异。” [15]
在此基础上,丁氏统计出:“先生游记,残缺者共一百四十日,较之现存之一千〇七十余日,不过百分之十四。叶氏之言,得之传闻,殆不足信也。” [16]肯定了《游记》大部分篇目仍然留存的事实,驳斥了叶廷甲所听得的不实传闻。
(三)重新分卷,以便检索
《徐霞客游记》旧作十卷。“凡诸印本,皆分十册,每册复分上下,《书牍》、《墓志》、《诸本异同考略》、《辩伪》,则汇为《外编》,附于十册下之末,是盖徐氏刻本之旧。十册之末,附有《补编》、《录遗诗》、《题赠》、《秋圃晨机图赋记》、《徐氏三可传》、《圹志铭》,是盖出于叶氏。以叶氏原用徐版,重刻太费,不得已而出此,然颇不易于检索。”
于是,丁氏根据各卷内容平衡和检索需要,重新分卷。“兹都编为二十卷:每册各为两卷,十册下并入十册上为一卷,而另以《外编》、《补编》及晴山堂帖诸本所未刻者为第二十卷:分诗文、题赠、书牍、传志、家祠丛刻、旧序、校勘。《盘江考》、《江源考》诸文,亦编入诗文,以便检查。” [17]这一分卷方式确实克服了旧本不便检索的缺点,有其合理性。前述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整理的《徐霞客游记》,是解放后《游记》最有代表性的整理本。该本表面上延续旧本分为十卷,但每卷分上、下,与二十卷形异实同;第十卷上相当于旧本第十册上、下的内容,第十卷下为《附编》,等同于丁本第十九、二十卷对旧本分卷所作的调整;第十卷下的具体子目为:诗文、题赠·书牍、传志、石刻、旧序·校勘,将丁本第二十卷“题赠”、“书牍”两项并为一项,“家刻丛祠”改称“石刻”,“旧序”、“校勘”亦合并为一项,其余各项一同丁本,子目下的具体内容也未作调整。实际上继承了丁文江整理本的分卷方法。
(四)广泛参考前人成果
在丁文江之前,清人对《徐霞客游记》多次加以整理,留下了一批成果。例如陈泓《诸本异同考略》对此前的季会明本、史夏隆本、李介立本、奚又浦本、靖江杨天赐本、梧塍徐氏本、邑中夏氏本、奚氏又一本等版本都作了详细考证,相当于一篇《徐霞客游记》版本考,对研究《游记》的版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徐镇的《辨伪》,是徐氏利用杨明时、陈泓等本互相校勘而得的校勘记。其中广泛应用了多种校勘方法。如“粤西十二月廿二记,‘方石中横’下,诸本无‘谚号为棺材石’句。” [18]是一个利用对校补脱文的例子。又如,“滇二八月廿五日记,‘勃窣’,诸本作‘勃卒’,非。案司马相如《子虚赋》‘媻珊勃窣上金堤’,注‘勃窣,匍匐行也。’” [19]是一个利用《子虚赋》进行他校的例子。再如,“江右十一月十五记,‘从姑’,诸本作‘麻姑’,非。案麻姑山在建昌南城县西南,从姑山在县东南,因次于麻姑,故名。不得已上有麻姑云云,竟混作一山也。” [20]是一个利用地理知识进行理校的例子。
以上诸人在《徐霞客游记》的版本、校勘问题上,各有独特的贡献。丁文江将二人的文章附于自己的整理本第二十卷中,自然也参考、吸收了二人的成果。
(五)多人合作,从事标点、校对
1921年之后,丁文江先后担任了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淞沪总办等职,社会事务较多,难以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于是,在标点、校对《徐霞客游记》时,便邀请多人合作,共同完成。“标点尚为闻君齐、赵君志新、方君壮猷及余四人所分任……校对则为赵君志新、冯君景兰、史女士济瀛及余。盖困于职务,苦不得暇,非诸君之助,则至今仍不能成功也。” [21]
对于众手成书,历代存在争议。不过,丁文江所延请之人,大多是专业人士:赵志新、冯景兰都是著名地质学家,冯氏后来还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壮猷是著名历史学家,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而闻齐曾翻译德国斯密士的《相对论与宇宙论》,在中国首次详细介绍相对论学说,史济瀛是丁氏内侄女、胡适的义女,曾毕业于北平国立女子大学外文系。二人虽不算地质、历史专家,但也具备相当的文化程度。丁文江自己也做好选定底本、分卷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这样一个素质较高的标点、校对队伍,保证了整理工作的如期完成,应该还是值得肯定的。
三、评价及不足
当然,丁文江对《徐霞客游记》的整理也不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全书对异文去取没有出校,作为一本古籍整理著作,总让人不敢完全放心使用。其次,丁氏当时没有参考季会明抄本、徐建极抄本的条件,因而丁本相比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等晚出本,仍存在一些讹误。再次,全书的页码是分卷编排,没有总页码,不利检索。
丁文江整理的《徐霞客游记》虽存在一些不足,但该本作为民国时商务印书馆所出的标点整理本,较早地为时人提供了便于阅读的文本,与丁氏其他表彰、研究“徐学”的工作相配合,无疑为 “徐学”在近现代逐渐推广普及开来,成为一门显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前述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在分卷等问题上对丁本的继承,也说明了丁本作为近现代《徐霞客游记》的代表性版本,取得了一些独到的成就,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近一步挖掘与借鉴。商务印书馆1986年再版丁氏整理本《徐霞客游记》时,曾有一个《出版说明》,对丁氏的整理工作有所评价:“丁编本《游记》和《年谱》虽成书于60年前,但这是一本开山之作,代表了一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为后继者开拓了道路,是值得人们纪念和参考的。” [22]这一评价,应该说是比较中肯的,可以作为我们看待丁文江整理《徐霞客游记》成就的依据。
作者简介:陈冬冬(1983-),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2010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
------------------------
[1] 胡适《丁文江的传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2] 丁文涛《亡弟在君童年轶事追忆录》,收入朱传誉主编:《丁文江传记资料》第二册,(台湾)天一出版社1979年版,第163页。
[3] 丁文涛《亡弟在君童年轶事追忆录》,收入朱传誉主编:《丁文江传记资料》第二册,(台湾)天一出版社1979年版,第164页。
[4] 丁文涛《亡弟在君童年轶事追忆录》,收入朱传誉主编《丁文江传记资料》第二册,(台湾)天一出版社1979年版,第163-164页。
[5] 丁文涛《亡弟在君童年轶事追忆录》,收入朱传誉主编《丁文江传记资料》第二册,(台湾)天一出版社1979年版,第164-165页。
[6] 李毅士《留学时代的丁在君》,收入朱传誉主编《丁文江传记资料》第一册,(台湾)天一出版社1979年版,第86页。
[7] 李毅士《留学时代的丁在君》,收入朱传誉主编《丁文江传记资料》第一册,(台湾)天一出版社1979年版,第91页。
[8] 丁文江《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上),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页。
[9] 胡适《丁文江的传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10] 胡适《丁文江的传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0页。
[11] 丁文江《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上),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2页。
[12] 丁文江《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上),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2页。
[13] 《叶廷甲序》,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下)卷二十,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19页。
[14] 丁文江《徐霞客先生年谱》,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上),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68页。
[15] 丁文江《徐霞客先生年谱》,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上),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68页。
[16] 丁文江《徐霞客先生年谱》,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上),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69页。
[17] 丁文江《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上),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3页。
[18] 徐镇《辩伪》,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下)卷二十,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29页。
[19] 徐镇《辩伪》,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下)卷二十,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29页。
[20] 徐镇《辩伪》,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下)卷二十,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28页。
[21] 丁文江《重印〈徐霞客游记〉及新著〈年谱〉序》,收入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上),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2页。
[22] 丁文江编《徐霞客游记》,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页。

来源:http://hqlswh.taixing.cn/A/?C-1-51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7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7-20 08: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成就有目共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