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张海德《回忆三年兴盛时期》

2907人阅读  3人回复   查看全部 | 阅读模式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2-14 09:09:48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分享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黄桥的网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黄桥在线。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忆三年兴盛时期
张海德
黄中老教师在以后相当长的岁月中,议到学校工作,往往情不自禁地谈及过去,引证过去,赞美过去。这个过去是指六三、六四、六五年兴盛时期。在面临八十校庆之际,作为黄中老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进行认真的回忆,将我校过去兴盛时期的历史面貌真实地反映出来。
一、本科进线率达80%以上
陈景东同志于6210月在当年只录取8个学生的情况下来我校任党支部书记兼学校副校长,当时学校是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陈书记来校不久,就开设了高三教师办公室,他紧紧团结韩百城校长,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1963年高考我校三个班录取本科生46人,出人意外的是平时学业平平的高三(2)班竟占了半数。报考一类(理工)录取的人数三个班持平;报考二类(医农)、三类(文史)录取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高三(2)班的。关键在于是否抓总分,也就是考二类的学生是否重视生物,报考三类的学生是否重视历史的复习。在实路中摸索出指导高三学生复习的经验,六四、六五两届毕业生,虽只都是两个班,约一百人左右,可每届录取的本科生都是80多人。作为新建高中招收的又是二流生源,在高考中取得如此的成绩,这与学校领导狠抓教学,狠抓高三学生的复习指导工作是分不开的。
二、学政治,树正气
在我的印象中,当时的政治学习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加强学习领导,注重提高理论认识。那时一个学期都有几个学习专题,在每个学习专题开始时都是陈书记向全校师生作学习动员报告,之后都安排几个星期的学习讨论(学生利用班会时间,教师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全校教师分成三个政治学习大组:高语组英语组合成一个学习组,数理化三科的老师合成一个学习组,初语组以及其他小学科的老师是一个学习组。三个支委在学习上也作了分工:陈书记在数理化组,韩校长在双语组,丁鹏主任在初语组。学习虽有各学习组长主持,但学校领导都自始至终的参加。这样全校各组的政治情况、教师的思想动态,学校党支部都全然在胸。
第二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学习要求。每一阶段的学习,陈书记不仅要准备作动员学习报告的资料,而且要拟出讨论提纲,提出适合时宜而又响亮的要求或是口号。记得在学雷锋的动员大会上,陈书记在讲明学雷锋的内容、意义以及学习步骤后,向全校师生提出了响亮的战斗口号:学雷锋要人前人后一个样,校内校外一个样,心情好坏一个样,有老师在场与没有老师在场一个样。在四个一样的口号激励下,学雷锋做好事在我校蔚然成风。按课表每周一个下午同学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可在完成生产队的劳动任务后,有些女学生帮助村上五保户扫地、拣菜、倒马桶,有些男同学帮助缺劳力的人家担水、出灰、挑猪粪。当时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令人意想不到的表扬信、感谢信纷至沓来,全校造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三,重落实,看行动。党支部抓政治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觉悟,促进学校本职工作。在大学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要求之后,鉴于以往开学不紧气的现象,提出学习解放军雷厉风行的作风在开学工作中保证做到四齐:人齐、贵齐、用品齐、人心齐。当然要把口号变成现实难度还是大的,尤其当年春节期间下大雪,交通不便,怎么办?各班分地区组织联络网,及时了解开学前的准备避孕药况,如有特殊情况,随即通报班主任,班主任就提前下去家访,帮助解决问题。下雪天不能骑车都是步行前往,其中的佳话故事可多。由于群策群力,开学当天,全校28个班的学生一个不缺,都在井然有序地上夜自修。可是还有两位家住江南的老师不能及时到来,这哪能算呢?然而自修课开始不久,这两位老师已经赶到学校了!原来当日早晨他们已渡过了江,可路上积雪很深,汽车不开。他们二人就从八圩踩着积雪步行八十里来到黄桥。这种历艰险,爬雪地的事迹,没有强大的政治推动力能够办到吗?
第四,积极引导,鼓励进步。在整个的政治学习活动中,学校党支部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政治觉悟,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人追求政治上的进步。鉴于学校老师要求进步的人多,党支部就在正常的政治学习时间之外。组建一个党章学习小组,学习对象是已经打过要求入党报告的教师同志,学习内容是以学习党章、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主,每月学习一次。虽然主持学习的是党章学习小组长,可是每次学习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提示讨论的问题,陈书记都事先与组长交换过意见,并亲自参加学习的全过程。显然,陈书记非常关心教师政治上的进步,并在热心培养上下了过细的功夫。
三、钻教学,搞改革
当年的学校领导,在我的印象中 既是埋头钻研教学的实干家,又是勇于创新闻风而动的改革者。
那时无论是韩校长,还是陈书记,他们的办公桌上都放着课本及其教学用书:有时间就钻,以便用来参与集体备课。每一个学科同年级的教师都同属一个备课组,在未授课之前都必须进行集体备课,在钻透教材的基础上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生作业。每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教师作中心发言,其他教师发言补充。集体备课虽然都是备课组长召集主持,但学校领导都参加。一般情况下韩校长参加语文组,陈书记参加数学组,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对外开课,陈书记也参加语文组备课。由于学校领导参加备课,并且发言精当,就直接推动任课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这样钻研教学的风气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当然,认真备课的目的是为了上好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时无论是韩校长,还是陈书记,他们都把听课当作固定的硬任务。一般韩校长听语文课、陈书记听数学课,也有两人同时都听的。他们听课,一般是抓两头,一头是肯钻的,业务冒尖的;一头是备课不认真,责任心差的。当然也有听课对象是估计不到的。听了若干课后,学校按期(一般是一个月)向全校教师作报告,表扬好的典型事例,同时也比较尖锐地批评课堂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途径是检查学生的作业。学生作业有两种:一种是课内作业,在课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是课外作业,如综合练习或作文。学校领导经常有选择地收查学生作业。这种收查都是一个班一个班的,韩校长查作文,陈书记查数学作业,有时也查作文,他们查得很认真,并都作详细的记载,属作业态度的,直接找学生谈话,属批改问题的,找任课老师个别交换意见,这样一环扣一环,教与学秩序井然。
那时每周都有三节连排的劳动课,到时干什么由班主任安排。自陈书记来黄中后,各班的劳动课改为定点劳动,也就是每个班自己与生产队 挂钩,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在一个生产队里劳动。行管人员和任课老师也都分到班上一起参加劳动。师生一起劳动,互相影响,谁也不肯马虎或掉队。一次陈书记,随我班到解放四队去拔麦,我知道他患有肝病,劝他休息,可他怎么也不肯,体力不支,就跪在地上拔。他的事迹在场的师生都深受感动。这种定点劳动,最长的有三年,不仅帮生产队解决了劳动力上的困难,而且经常接触,还培养了学生和农民之间的感情。有的教师把定点劳动的生产队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江苏教育》也报告了我校劳动基地的事迹。
一九六三年全国报刊都在大张旗鼓地宣传上海育才中学教学改革的经验:少而精,启发式。学校领导闻风而动,下学期开始就宣布以叶绍岚同志带的初中1班和张海德同志带的高中1班为学校教改重点班,要求以点带面,推动全校的教学改革。当时学校党支部狠抓教改,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的:
一方面抓教研组(陈书记注重在抓政治学习组长的同时又抓教研组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利用每星期业务学习的时间系统地学习育才的经验,在提高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深入的讨论:什么是多而杂而不是少而精启发式不等于问答式。学习活动虽有教研组长主持,可是学校领导都始终参加,韩校长参加高语组,陈书记参加数学组,严德民主任参加理化组,丁鹏主任参加初语组。于是学习认真并且扎实,大家跃跃欲试,改革的风气已悄然兴起。
一方面抓重点班进行改革试点。先是帮助制订计划,陈书记跟两个班主任讨论,帮助订出相应的班务计划,接着就是蹲点听课,除学校领导听课外,县教研室的也在两个重点班长期蹲点,共同研究教改方案,在班上试教,在年级试教,并且当堂验收教学效果,以后还对全县乃至邻县的老师上公开课。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培育下,两个重点班都作了教学改革的经验总结,并由县教育局印发全县各校,改革之花正在开放。
四、以人为本,善于治校的好领导
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之后,为了搞好教学改革,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师生的生活,在可能情况下改善生活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很有意义了。
原先学校食堂的蔬菜靠菜场计划供应,数量很少,且有供应不上影响开伙的现象。陈书记来黄中工作后采取了自种蔬菜的措施,把原操场以南直到学生宿舍门前的土地以及洗马池河边的斜边都划到各到种蔬菜。蔬菜品种、施肥、浇水等管理工作都由各班自己负责。各班送菜的时间一般由厨房安排。如遇特殊情况各班可以主动跟厨房联系。价格略低于菜场,菜钱归班,留作班费。这样,班与班之间形成竞争的态势,蔬菜生长旺盛,品种多,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且有多余。在粮食供应紧缺的情况下有够做到瓜菜代吃饱肚子,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毕业班的学生学习紧张,消耗量大,学校就到外地买黄豆自己加工制成豆浆,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向全体高三学生供应,每人一碗豆浆。在学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采取如此辅助性的措施,这对保护学生健康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十分有利的。
学校领导注重抓学生生活,而且对教师的生活也非常关心。陈书记主动跟有关方面联系,帮助解决教师家属及子女的工作问题,有的从梯专区调到黄桥附近的小学,闲着没事的,有的安排到东进中学代谢,有的安排到分镇当民费教师。平时陈书记生活节俭,中午常吃五分钱的青菜,可他非常关注家庭生活贫困的老师,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有的老师不顾家业,陈书记就提出将补助费直接送到他家里的妈妈手上。到了春节前几天陈书记几乎按家按户的访问,了解情况。记得腊月二十八日中午陈书记突然来到我家,看看过年的准备一天所有,就立即写了补助20元的条子叫我到总务处去付取。领导的关爱之情,我终生难忘。然而换个角度想想,陈书记家里有五个孩子,只靠他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计,又有谁考虑到他呢?据说,他去黄桥米厂买稻壳作燃料,是让两个上高中的儿子利用星期日用木船从黄桥摇摇晃晃地撑船运到茅家庄的,来回五十里够辛艰的啦。可见当时的学校领导并不计较自己的苦和甜,他们心里装的是学生,是教师,他们关心师生的事迹至今还记忆犹新。韩校长当时已年过六十家里专门为他准备些吃的,清清楚楚地记得晚上十点之后看到我在办公,他先后两次咕我到他宿舍,一次给我吃了一块月饼,一次煨得热热的几块红烧肉。这些今天看来似乎不可理解,可在当时却十分珍贵,感人至深的。
学校不仅关心师生生活,而且积极努力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当时学生吃饭一日三餐都在教室,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饭菜凉了,有害学生身体健康,于是就产生了建造学生饭堂的想法。在县教育局的允可下,学校领导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精神,一般搬运等小工活计都安排在学生劳动课期间,省去不必要的开支,钢筋水泥都是精打细算,既要保质保量,又不肯有一点儿浪费,64年下半年我校仅花了一万元就建成了一座在黄桥是唯一的在泰兴是少有的饭堂或叫礼堂。说是唯一它在黄桥最高最大,可容千人吃饭,也可容纳千人开会乃至演出。从我校的升学率到建造大礼堂,人人赞美,赞美我校步入兴盛的时代,赞美以人为本善于治校的好领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4 1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感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4 18: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4 19: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那个年代,那些人,活得那么的精气神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二维码
扫码立即安装至手机

回到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