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2-15 11:59:33
来自: 中国香港
本帖最后由 gsg 于 2011-12-15 19:49 编辑
始祖孝子顾昕墓碑亭的沧桑变迁
宋顾孝子顾昕是我顾氏门族有据可查的始祖,关于他的墓碑亭的沧桑变迁,根据家谱和泰兴县志的记载,结合林任申先生的考证,现综述如下。
始祖顾昕生于唐末光启四年(888年),卒于宋初,是年不详,葬于黄桥镇西故宅。
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1403年)感其孝,作诗并序赞之。(此文另发)
在封建时代,被皇帝写“诗并序”称赞的人,他的坟墓肯定与众不同,有碑亭之类的东西,但未见记载,不好乱说。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县令朱篪,为孝子修墓、建祠,立碑亭于黄桥镇西孝子墓前,镌刻“宋顾孝子墓”。
家谱记载:
“明成祖褒其孝,嘉靖间邑令朱篪建祠于(县城)东关铺,春秋祀之。墓地二亩整,前週围院墙门堂,瓦屋三间;立碑亭于永丰镇西,官路南,西北向云;墓在碑后,流芳百世,昭耀千秋,世世子孙,长享勿替。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泰兴知县段尚繍重修孝子墓,立碑刻石,“宋顾孝子墓”,并撰碑文、碑对。
家谱记述:
“顾氏始祖讳昕,宅在县东,墓在黄桥镇西。按旧志云,顾孝子墓在黄桥镇西故宅,废于陇畔,一抔之土久湮,几莫可考矣!诚如此云,墓固有在矣,但数百年间,祭祀莫续,追思偶疎,墳基渐渐而消沉,岂非后人之不孝哉!
兹蒙县公段大人,以孝为政,欲旌其门而无由,故求其墓于黄桥之西,当即差人封土,诚恐久而湮灭,又树碑於墓门数十步之外,以为志。庶使后代子孙,追远百世,永远有凭耳!
碑文:丙戌年,余蒞兹土,展谒顾孝子祠,索传读之,知孝子之感天地格鬼神也!辛卯秋,因公事过黄桥,里仁告以墓处,令后人殷然有遗思焉。爰命立石,以示不朽,以风后世为子者仪型於奕世而无穷也!
万历十九年,知泰兴县事段尚繍立
碑对:孝列史书,五十载,晨昏不改;
墓凭碑石,二百年,风雨无伤。”
又经过几百年风雨,孝子墓庶几荒废。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泰兴知县李震又为其修墓立碑,并建石亭,曰“顾孝子亭”;亭前建坊 ,曰“顾孝子坊”。亭柱上刻段撰对联。
时光荏苒,时至民国十四年,孝子亭又遭劫难。是年,本镇不法之徒尹善嘉,垂涎孝子墓地,胆大妄为,私行掘发孝子墓碑亭,将地址筑高,趁机与朱大有向药王庙道士强租,起造瓦屋数十间。我顾氏族人到县申诉,孰料承审员韦,受贿袒护,诉于阮知事,也因受贿,欲糊涂了事。不得已,族人又诉至苏州审判厅,南京高等法院,中央大学教育厅长,问题才得以解决。勒令一周之内拆除强起房屋,恢复原貌。孝子之墓碑亭,终于得以重建。此次风波,家谱亦有记载。
解放后世人所见之孝子亭,就是民国时期重建的。建得极为考究,材料全是麻石,上盖是整块麻石琢成。前两边石柱上镌刻段撰对联。
文革时期,孝子墓碑亭再遭厄运。被“红卫兵”视为“封资修”,毁了。
2000年左右,林任申先生,为重建孝子亭,竭尽全力,奔走呼号。偕永丰居委会主任余学斌,经多次寻访,在西寺桥村的一条河里,找到了碑亭的残碑和石柱。2000年5月,黄桥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力打捞上来。同时移址于黄桥公园,拨款重修孝子亭。并在亭的后壁上,镌刻了明成祖褒扬孝子的《御制孝子顾昕诗并序》。
遗憾的是:虽然刻有段联的石柱完好无损,但是墓碑却碎成数块,而又残缺不全,无奈用钢板和水泥勉强固定起来;左边段尚繍碑文,只剩寥寥十几个字;再者,在墓碑亭上面,又加盖了一层亭子,把孝子亭压在下面,不伦不类,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今年,我孝礼堂顾氏家族,续修家谱,重建祠堂。为了教育子孙,传承孝道,在祠堂院内也建了孝子亭。亭子为五樑六柱,尖顶翘角。碑石大小按现公园孝子亭墓碑定制,碑石正面,中央仿原碑字镌刻“宋顾孝子墓”;左边刻段尚繍所撰碑文全文;背面是明成祖的《御制孝子顾昕诗并序》。
千年孝子亭,几度兴衰,历尽沧桑,它深味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孝子的浩然正气,孝礼之道,却是千秋光耀,百世流芳。
该贴已经同步到 gsg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