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飞机场,人们一准会说那是大城市的“专利”和“风景”。其实,黄桥的老一辈人大都记得,四十年代在我们黄桥这个小镇上也曾建过飞机场,是国民党反动派为军事的需要而建的。笔者经多方调查,了解了它的大体情况,现概陈如下。 黄桥飞机场座落在黄桥西寺桥外的小庄,占地约一百亩左右,1946年9月动工,10月中旬竣工。机场跑道用碎砖、石子夯成,东西走向,长约1200米,宽约50米。这个工程是南通国民党第一绥靖区下令建造,由绥靖区司令部指派其属下整编49师105旅一位姓王的团长督造的。 建这个机场,国民党驻军强征大片农田,使一部分农民雪上加霜,更加贫困。同时,许多青壮年被抓去干苦力,无劳力的人家甚至拉孩子去充数。为赶工期,国民党兵强迫苦工超体力劳动,动辄打骂,百姓怨声载道。在机场扫尾工程中,现已八十高龄的田德仁老先生也曾被拉打杂。他回忆说,机场其实很简陋,除了停机坪、跑道和几间营房外,西侧还有一个土讲台。他还亲眼看见工兵用大白布摆成英文字母作为军用飞机降落的标志;看到过飞机向机场驻军空投有“中央银行”字样和“孙中山头像”的钞票,是发军饷还是建机场的经费不得而知。 机场速成后,第一绥靖区参谋长赵某和副参谋长贺某多次乘专机前来黄桥检查防务,绥靖区司令官、黄埔一期生中将李默庵曾驱车前来视察过防区和机场。国民党军官的频繁往来搅得周围鸡犬不宁,老百姓闭门关户,人心惶惶。据说,当时的江苏省省长某某和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也曾乘专机来过,翁文灏还专程去丁文江家拜访过。机场常驻国民党军队一个加强连,平时老百姓是根本难以接近也不敢接近他们的。105旅撤走后,飞机场由国民党102旅306团派兵接防,直到黄桥解放。解放后,机场废弃,后改作农田。但一直到现在,黄桥西一角的老一辈人还习惯称小庄叫飞机场哩。 |